搜鹿网讯(通讯员溪之源)年4月,“涿鹿史志丛书”之《魅力武家沟镇》一书由九州出版社出版,ISBN-7---5,16开本,全书16万字。王大磊、毕晓娟任编委主任,张世卿任编委副主任,涿鹿县史志档案局局长王兴明担任顾问,谷新声任主编,侯弟江、霍汉清任副主编。
《魅力武家沟镇》全书26万字,分为五个章节,该书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武家沟镇历史文化与开放发展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载了全镇的秀美山川、厚重历史、灿烂文化、多彩民俗,而且记录了武家沟镇在*和人民*府领导下,绿色崛起的过程。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字里行间饱含着武家沟镇人对美好明天的追求与畅想。
武家沟,涿鹿县辖镇。年设武家沟乡,年改公社,年复改乡,年改武家沟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1.7万,涿宣公路过境。
序一
涿鹿县人民*府副县长 王大磊
过去,我对武家沟镇有所了解,但知之不多,年来到这里工作后,才重新认识了记忆里的武家沟镇。她新鲜、独特、令人振奋,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山河,她的人民……一切都是那么可爱。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记,“历山,在察哈尔涿鹿县西南,潘城西北三里”。《墨子?尚贤》曰:“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武家沟镇境内,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舜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斧神工铸就了这里的秀美山川,明清时期保安州古八景中,武家沟镇境内就有笔架彩霞和龙门滴翠二景。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雄浑的历山、秀美的笔架山、悠远的桑干河,见证着无数勤劳质朴人民书写农耕历史的辉煌岁月。
这是一片文化的圣地,到处都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据县有关部门调查,这里留存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就达60多处。久远的历史进程中,武家沟人民以勤劳坚韧的精神,明德至善的品格,创造了属于这块土地的文明。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作为抗战时期蔚涿宣根据地的一部分,这片土地留下了太多让人热血沸腾的印记。今天,新兴产业让文明的成果有了新的延伸和拓展,蓝天白云、秀美山川、文明生态,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她特有的魅力。
我们编纂《魅力武家沟镇》,就是要把武家沟镇的魅力展现在大家面前。《魅力武家沟镇》是一部不同时期武家沟镇经济、社会、人文的“百科全书”,它不仅内容丰富、文字凝练,读来格外亲切,而且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深情厚意,饱含着追求与梦想。
读史明志,以古鉴今。我相信,这部书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生动读本,就像滋养激励我们一样,一定能够凝聚起全镇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力量,也一定能够让世人更多地熟悉武家沟镇,了解武家沟镇。
谨此,向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
祝愿武家沟镇越来越好!
王大磊年10月
序二
《魅力武家沟镇》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我十分荣幸为该书作序。
武家沟镇地处涿鹿县西北部,自古是涿鹿西连宣化、阳原的重要通道。她山川秀美、境内山高谷深,自然及矿产资源丰富,香椿、杏扁、悠悠枣、小米等土特产品名扬塞外。
武家沟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帝、舜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无数勤劳质朴的人民以勤劳坚韧的精神,创造了属于这块土地的文明;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蔚涿宣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留下了许多让人热血沸腾的印记。
如今,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遗址,那些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古官道,那些夯筑着历史阵痛的古堡寨,那些铭刻着时代特色的古建筑,像一张张名片,向我们述说着他昔日的斑斓与辉煌。
《魅力武家沟镇》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武家沟镇历史文化与开放发展的“百科全书”。她不仅记载了全镇的秀美山川、厚重历史、灿烂文化、多彩民俗,而且记录了武家沟镇在*和人民*府领导下,绿色崛起的过程。
《魅力武家沟镇》一书是武家沟镇宝贵的精神财富。该书不仅会让更多的武家沟镇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凝聚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力量,也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熟悉武家沟镇,了解武家沟镇,为树立武家沟镇的历史文化形象,促进武家沟镇旅游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承担《魅力武家沟镇》编纂工作的同志,不仅在涿鹿史学界较为著名,而且大多是武家沟镇籍人士。他们熟悉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把编纂《魅力武家沟镇》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他们的倾情付出,才使该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字里行间饱含着武家沟镇人的追求与梦想。在此,我谨代表武家沟镇*委、*府,并以一个武家沟镇人的名义,向为该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相信,武家沟镇的各项事业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好!
毕晓娟年10月
后记
《魅力武家沟镇》就要和大家见面了,作为编修者我如释负重,为之欣然。
今年4月,武家沟镇*委书记王大磊和县档案史志局局长王兴明邀我主编一本全面反映武家沟镇经济、社会、人文的书稿,我欣然接受。因为我的根在这里,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为她做点事情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之后,我们组织了由我及候弟江、霍汉清、田畤等7人组成的《魅力武家沟镇》编纂班子。同为武家沟镇籍人士,大家爱自己的家乡,爱脚下这片土地。觉得能够用自己的笔发掘先祖那些被血汗浸透的印记;能够为热爱武家沟,渴望了解武家沟的人们讲一点昨天的故事;能够为武家沟的文化事业花一点心血,流一点汗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纂班子组成后,我们聘请原县文管所所长陈信同志为顾问,先后深入镇内所有乡村,组织农村有关人员进行座谈,普查历史文化遗迹,了解经济、社会、人文状况,并拍摄了大量照片资料。之后,我们又到宣化县档案馆及本县有关单位,查阅征集有关资料。武家沟镇根据该书需要,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经过半年多紧张的工作,到8月底,基本完成《魅力武家沟镇》书稿的编纂。
《魅力武家沟镇》编纂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资料征集过程中,武家沟镇的陈慧霞、朱小龙等同志,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侯印平、侯富忠等同志,爬山涉水,拓抄碑文,做了许多具体性工作。在此,我以《魅力武家沟镇》主编的名义,对所有为该书编纂作出贡献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谷新声年10月
附:该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秀美山川
一、镇情概述
(一)地理位置
(二)行*区划
(三)地貌特征
1、山区
2、丘陵区
3、河谷
(四)气候特点
(五)自然资源
二、山峰河湖
(一)板山
(二)香炉山
(三)二郎山
(四)摸天岭
(五)笔架山
(六)西孤山
(七)历山
(八)桑干河
(九)龙门湖
三、自然景观
(一)舜园耕云
(二)笔架彩霞
(三)龙门叠翠
(四)河谷春声
(五)杏林花海
(六)梯田锦翠
(七)西山秋色
(八)天路云梯
四、物产特产
(一)矿产资源
1、煤炭
2、赤铁矿
3、膨润土
4、陶土
5、麦饭石
6、沸石
7、钾长石
8、石英石
(二)特色禽畜
1、金雕
2、苍鹰
3、野鸡
4、野猪
5、狍子
6、獾子
7、驴
8、骡子
9、猪
10、鸡
11、羊
(三)土特名产
1、土豆
2、小米
3、小杂粮
4、曲曲菜
5、香椿
6、大杏扁
7、红富士苹果
8、*楸子
9、悠悠枣
10、小金枣
11、花椒
12、文冠果
13、沙棘果
14、菜籽油
15、*酒
16、苇子苇席
17、陶瓷
(四)风味美食
1、粽子
2、*糕
3、凉粉
4、莜面
5、小米粥
6、糊糊
7、拿糕
8、腌菜
五、古树名木
(一)槐树沟古槐
(二)四顷梁古槐
(三)东窑沟古槐
(四)马家湾古槐
(五)上葫芦古槐
(六)河南寺古柏
(七)溪源村古柏
(八)牛家窑村古柏
(九)李家圪瘩古榆
(十)站庄村古榆
(十一)长疃村“柏中榆”
六、村庄览记
(一)武家沟
(二)槐树沟
(三)西窑沟
(四)东窑沟
(五)蛮子营
(六)牛家窑
(七)傅家湾
(八)马家湾
(九)韩家梁
(十)王家楼
(十一)长疃
(十二)石子坡
(十三)李家疙瘩
(十四)护路湾
(十五)溪源
(十六)上葫芦
(十七)站庄
(十八)白家湾
(十九)孙家沟
(二十)北*头
(二十一)南*头
(二十二)屈庄
(二十三)刘家湾
(二十四)千儿岭
(二十五)平方寺
(二十六)张家河
第二章厚重历史
一、历史沿革
(一)建置沿革
(二)区划沿革
二、历史事件
(一)炎帝烈山开荒
(二)舜帝历山耕耘
(三)清代文人笔架山作秀
(四)明清时期溪源环村水系建设
(五)溪源村水打磨及油坊
(六)西山匪患
(七)西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八)早期*组织建设
(九)上葫芦完小
(十)劈山大渠建设
(十一)西窑沟水灾移民
(十二)七一大渠开凿
三、历史人物
(一)北魏平文皇后王氏
(二)北魏大将*王建
(三)清《保安州志》编修者朱光
(四)清《保安州志》编修者杨养正
四、传说故事
(一)民间传说
1、历山圣母救舜帝
2、火烧鸿蒙寺水刮保岱县
3、溪源村黑脸龙王传说
4、长疃胜家寨胜英传奇
5、溪源村天保堂发迹传奇
6、雷劈蜘蛛精
7、屈庄黑脸龙王爷传说
8、松树坡与镰刀虎的故事
9、二郎山麓“圣泉寺”
10、“清泉寺”与“南庙林”
11、邓家庄的传说
12、牛尾巴水的来历
13、河神庙金香炉的传说
14、“护国寺”的传说
15、凤凰台与石桥沟的传说
(二)革命故事
1、牛心山先兵后礼识王纯
2、化妆巧夺马牙水
3、智擒伪小队长郭维金
4、石湖沟突围
5、铲除上葫芦伪大乡
6、除障碍智取武家沟
7、杨生旺三捉郭全智
8、血洒西窑沟
第三章灿烂文化
一、古遗址
(一)古人类遗址
1、夏家店文化遗址
2、泉子沟文化遗址
(二)古堡寨遗址
1、双阳堡遗址
2、溪源北寨遗址
3、槐树沟寨遗址
(三)古寺庙遗址
1、鸿蒙寺遗址
2、圣泉寺遗址
3、南寺遗址
4、护国寺遗址
5、龙门寺遗址
6、蜘蛛寺遗址
7、马牙水寺庙遗址
二、古官道
(一)西山官道
1、泉子沟烽火台
2、双阳堡烽火台
3、台子山烽火台
4、护路湾烽火台
(二)北山官道
三、古堡寨
(一)薄子屯堡
(二)傅家湾堡
(三)长疃胜家寨
(四)上葫芦王家寨
(五)溪源寨山寨
(六)李家疙瘩寨山寨
四、古建筑
(一)塔楼
1、塔沟镇水塔
2、溪源魁星楼
3、上葫芦玉皇阁
(二)寺庙
1、溪源村龙王庙
2、历山圣母祠
3、屈庄村龙王庙
4、孙家沟村龙王庙
5、河南寺
6、李家疙瘩村泰山庙
7、长疃村三官庙
8、东窑沟窑神庙
9、上葫芦村龙王庙、三官庙
(三)戏台
1、东窑沟村戏台
2、西窑沟村戏台
3、李家疙瘩村戏台
4、屈庄村戏台
5、溪源村戏台
(四)民居
1、孙家沟刘家大院
2、溪源村牌坊院
3、溪源霍家老院
4、西窑沟郭家堡院
5、东窑沟侯家老院
6、东窑沟石猴铺
(五)其他
1、龙门书院
2、东窑沟陶窑
五、古碑碣
(一)侯家寺安善禅寺碑
(二)重修站庄南寺碑
(三)兴善寺新建千人碑
(四)重修邓家庄龙神庙碑
(五)东窑沟观音百灵龙神碑
(六)槐树沟村永垂不朽碑
(七)溪源村新刻义学碑
(八)河南寺万善同归碑
(九)河南寺万古流芳碑
六、文学艺术
(一)文学创作
1、古代文学
2、当代文学
(二)史学研究
(三)戏曲艺术
1、秧歌角
2、晋剧
(四)传统技艺
1、溪源榨油
2、东窑沟制陶
3、苇席编织
第四章多彩民俗
一、方言土语
二、岁时节庆
(一)春节
(二)破五
(三)元宵节
(四)添仓
(五)二月二
(六)清明节
(七)三月三
(八)端午节
(九)乞巧节
(十)中元节
(十一)中秋节
(十二)重阳节
(十三)寒衣节
(十四)冬至
(十五)腊八
(十六)祭灶
三、人生礼仪
(一)生儿育女
(二)男婚女嫁
(三)生日寿庆
(四)丧葬殡仪
四、老少称谓
五、衣食住行
(一)衣饰
(二)饮食
1、主食
2、副食
3、烟酒奶茶
(三)居住
(四)行路
六、生活方式
(一)乔迁
(二)炉灶
(三)取暖
(四)床上用品
(五)其它用器
(六)婚嫁用品
(七)通讯
七、娱乐游戏
(一)捉迷藏
(二)搥阎王
(三)跳方格
(四)踢毽子
(五)跳绳
(六)荡秋千
(七)游泳
(八)滑冰
(九)挤旮旯
(十)挑线线
(十一)撞拐
(十二)跑马城
(十三)弹杏核
(十四)老虎吃绵羊
(十五)憋茅缸
(十六)丢手绢
(十七)跳皮筋
(十八)抓羊拐
(十九)搽子儿
(二十)甩泥梆
(二十一)玩手机
(二十二)打麻将
第五章绿色崛起
一、环境保护
(一)小流域治理
(二)退耕还林工程
二、道路建设
(一)县级公路
1、永芦线(永定河中部至阳原芦子屯)
2、头武线(崇礼头道营至武家沟)
(二)乡级公路
(三)村级道路
(四)桥梁
三、交通建设
四、人畜饮水
五、特色经济
(一)采矿业
1、涿鹿矿业有限公司
2、牛西矿业公司
3、安泰煤业有限公司
(二)陶瓷制造业
(三)现代农业
1、种植业
2、林果业
3、养殖业
六、扶贫开发
七、农田水利
(一)劈山大渠
(二)七一大渠
(三)长顺渠
(四)水库塘坝
1、桦林沟水库
2、溪源水库
八、文化旅游
(一)长疃果品采摘游
(二)溪源生态文化游
(三)东窑沟陶艺体验游
(四)河南寺佛教圣地游
九、节庆文化
(一)武家沟镇文化墙
(二)溪源民俗文化旅游节
(三)上葫芦“五月粽叶情文化节”
(四)达人秀和广场舞比赛
(五)武家沟镇首届摄影大赛
十、社会建设
(一)教育
(二)医疗
(三)社会保障
十一、新农村建设
(一)危房改造
(二)基层建设年活动
(三)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
(四)农村新民居建设
(五)环卫建设
十二、发展远景
附录
一、诗词歌赋
二、碑文石刻
(一)重修站庄南寺碑记
(二)上谷郡旧保安地方邓家庄河西兴善寺新建千人碑记
(三)邓家庄龙神庙碑记
(四)槐树沟村永垂不朽碑
(五)宣化府东路怀来县左所东窑沟观音百灵龙神碑
(六)溪源村新刻义学碑记
三、专题特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