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农谚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TUhjnbcbe - 2025/7/21 16:22:00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在民间也叫“鬼节”。其主题就是弘扬孝道文化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节日。后来,经过历史发展,受到宗教影响,道教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为“中元节”,佛教称这天为“盂兰盆节”。

不管节日怎样的由来,“鬼节”已在民间形成了一种俗信,因此,七月十五也就流传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同时针对中元节这天的天气情况,人们总结并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用于预测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形成了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按正常的思维,有二种解释,其一,这句谚语可以说是,到了七月十五这天,是旱是涝已成定局,前期出现的洪涝灾害或者是酷热大旱,都将要结束,后面不会出现大旱或大涝的情况。八月十五又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这时农作物也已成定局,当然就会知道了收成如何,但小编认为下面其二的解释应该更妥善一些。

七月十五定旱涝

大家知道,谚语都是古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在当时没有气象台预报的年代,人们应该是对天气的一种预测。纵观以前许多谚语,多和节日及节气有关,人们认为节日节气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因此七月十五也就成了一个对于天气预测的节点。

更何况,在过去又全以农业为主,气候变化肯定被所有人所重视,就如现在出门首先要看天气预报一样。

在农时上农历的七月十五,已过了三伏天。常言道“伏里天、洼不干”,也就是说伏天是多雨的季节,降水最多。七月十五已进入秋季,二十四节气中已经到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这说明降雨的季节已然过去,出现大雨、暴雨的几率将会明显地减少。

于是就预测如果七月十五出现了降雨,那么就预示着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将会降雨很多。这也是人们通过观测多年的总结,因为七月十五以后天气降水的多少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这个时候的农作物已经到了即将成熟的的阶段,过不久就要秋收了。

秋作物快要收获的季节如果降雨多,一直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就不方便收获,而且收获到家里之后,也不便于晾晒。七月十五定旱涝,也就是说,以后雨水的多少,就看七月十五是下雨还是晴天了。从而引申出了下一句“八月十五定收成这句话来。

八月十五定收成

处于“七月十五定旱涝”对于天气的预测,人们认为,七月十五下雨多,预示后期也雨水多,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和晾晒,容易影响产量和质量,会减产。如果七月十五不下雨,就预示着是个丰收之年。因此,由七月十五的观测来预测八月十五的收成。

当然了,农谚和俗语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我国地域辽阔,俗语并不是适合每个地方,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凡事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不过,“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是个天气变化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虽然谚语并不是完全准确,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实时气候变化,以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确保粮食大丰收。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谚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