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每年的正月初十五,民间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来庆贺节日,如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等。同时在《梦粱录》中记载:“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上元节也是天官赐福的日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每逢春节人们都会用手机来“集福”,这个活动也成了不少人惦记的一份年味,一种新年俗。在古代,人们追求的“五福”按照《书·洪范》的说法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另外在汉桓谭《新论》里则是:“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人人都想得到多一点福气,甚至还有专门赐福的神仙,福禄寿神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神仙,每家的墙上都会贴着福禄寿三位神仙的年画,祈求着幸福吉利和长寿。
东汉中叶,张道陵天师在蜀地创立道教,道教是在原始的神仙崇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间信仰与道教的神仙体系相融合,道教内部也有一位赐福的神仙,即天官大帝。古人对自然界的天、地、水产生崇拜,道教将天、地、水神格化为主宰人间祸福的三位神祇,他们分别为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俗称三官大帝。道教认为三官能为人赐福、赫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
唐《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十五上元,七月中元,十月下元,为三官圣诞。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由三官大帝的圣诞衍生出来三个传统节日,即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十五下元节。天官大帝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界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地官大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下界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水官大帝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下界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天官大帝,道教尊为“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由青黄白道炁所化,隶属玉清境,居宝阙下上元覃恩宫。民间常见的天官形象为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百姓家中天官赐福的年画里,除了天官大帝以外,还有富有吉祥寓意的蝙蝠、鹿、喜鹊等等,其中的“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正月十五上元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诸多元宵诗词中一窥上元节在民间的影响力。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志心称念,三元赦罪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天官宝诰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校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咸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
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