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女性四美,助乡村振兴
农历七月十五
有着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
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忆故人,寄哀思的日子
中元节这一天为缅怀先祖
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
也会用烧香焚纸等方式进行祭祀
三门习俗中元节在三门俗称“七月半”
和很多地方风俗不同的是
三门的“七月半”要提前一天
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
在这一天里
又有一些什么样的习俗呢?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三门家家户户烧山珍海味,以“九大碗”或“五大碗”供品来“请老太公”,应该指出的是,这是我国古代最为隆重的待客之道,以此礼来祭祖,可见级别之高。
把“九大碗”摆放在堂前的八仙桌上,每碗菜上须置一双筷子,一端搁在碗上,另一端置桌上,同时要放一些酒之类。先由大人站在桌后毕恭毕敬地对着先人奠拜,口中念念有辞,内容几乎都是:“七月半”到了,老太公老太婆爷爷奶奶把祖先叫了个遍,请他们慢慢吃饭,然后是请求他们保佑家人平安幸福,子孙读书上进诸如此类的话。大人们拜毕,然后上接着小孩子也跟着拜,跟着念叨,让老太公神灵庇护保佑自己。请老太公要加酒三次,等香、蜡烛烧的差不多了,再到门外把“千张”烧掉,焚烧完了说明老太公也就都收到了钞票。
然后将桌上酒菜每样都夹一点放在小碗中,叫“吃羹饭盏”,以示老太公已经吃了。过去要放鞭炮欢送老太公回去,再将所夹的酒菜的碗送到门外倒掉,口中念念有词,说些保平安之类的话,将香插在路边,“七月半”请老太公也就结束了。然后就是全家团聚卷“麦焦”吃。传统习俗了解了三门的中元节习俗
你是否还知道中元节的其他习俗呢?
这可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当然不会只有请“老太公”那么简单
01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02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03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04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
05放焰口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中元节是传统孝心而生
对逝去生命的缅怀
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图文来源于乡土三门、掌上三门、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