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21 16:45:00
端午节下雨好还是晴天好?关于端午节的4句俗语,给出答案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感受着节日的喜庆。其实对于农民来说,端午也有着特别的含义,那就是可以辨明接下来的天气走向,从而判断农作物是否能够丰收。在民间,有关端午节雨水的相关俗语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所谓“七月半”其实也就是农民七月十五,它是传统节日中元节。民间不少人都会将其称为“鬼节”,这一天是给先祖祭祀的时候。如果在外打工回不去,大家都会在街头烧纸钱。因烧纸钱的地方多是在人比较少的地方,孩子们如果看到了就会被吓倒,因此大人就会说这天晚上有“鬼”出没,别随便外出,时间长了人们对中元节这天很是害怕,生怕会碰见“鬼”。不过古人用“七月半的鬼”来反衬端午节有雨的严重性,也就是说这一天如果降雨,那是不好的预兆,为啥这么说呢?1、对北方人来说,端午是小麦收获的时候,在这一期间不能有雨水出现,不然小麦容易发芽、发霉。同时,因麦子黄了,秸秆脆弱,很容易就会折断,以至于减产出现。而就算小麦收割,下雨了后也不容易晾晒,对其质量影响较大,一旦发霉麦价也会大打折扣。为了不让小麦受损,农民都渴望端午这天是晴天,这样小麦产收更高。不过端午是农历五月五,对应的阳历并不一定都在芒种前,就像今年一样,除了华北地区,其他多地已收割完毕,即便下雨也没有什么影响。2、对南方人而言,多是栽种稻谷、果树,一旦碰上了阴雨天气,很容易就会闹出病害,到时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也不是太好。而南方一降雨,多半就意味着入梅,到时候连续阴雨天,无法打药防治,结果作物产量必然也会减少。二、“有钱难买五月五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从字面上来看,不管多有钱,也很难保证端午节这天是晴天,不过农历6月份开始,下雨不下雨就无所谓了,即便是连阴天庄稼生长也不会受影响。农村人期待端午节这天能够迎来大晴天,这样小麦才能很好的收割、晾晒,才不会导致小麦出现霉变现象。此外,对那些正生长的作物来说,正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让作物快速成熟,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让作物得以丰收。不过端午节刚好在江南地区入梅前后,此时的雨水相对偏多一些,因此端午节可能会有雨水出现,一旦下雨农民可就遭殃了,因此大家渴望端午这天干旱。而到了农历6月时,此时的玉米、大豆、稻谷、花生已种植完毕,且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期。不过此时就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让禾苗长得更快,让其长得更壮实一些,秋天时才能变得更高产。因此,在农历6月之时,农民反而希望出现雨天,这样少了灌溉成本,庄稼生长更好。三、“端午有晴天,丰年错不了”在民间认为,如果端午这天是晴天的话,那对农业生产而言是好事,可以迎来丰收之年,农作物可以很好的生长,吸收足量的光线,从而进行光合作用,得以让作物更好的生长。反之,如果出现了降雨天气,那不利于作物生长,也就没丰收可言。有人可能好奇,为何会这样呢?其实这句农谚是针对南方地区的,在北方小麦收割的同时,南方的稻谷刚种植下去,此时就需要天气更炎热一些,这样才能提高稻谷的分蕖作用。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唯有稻谷多分蕖,才能让根系更发达,稻穗产量才会变得更多一些。相比北方而言,南方端午节前后更容易降雨,因此农民反而期盼出现晴天,这样丰年自然是错不了的。四、“端午一日情,稻收多一成”从农作物的生长来看,如果端午这天碰上了大晴天,那就方便麦谷的产收,不然的话小麦减产出现。而对稻谷来说,其实也需要有晴天才好,不然的话对其生长不利。有人可能不太理解,其实在端午齐纳后,刚好是南方水稻分蕖之时,农田不能有太多水,如果水深了的话,“晒田”就无法完成。唯有水浅了后,阳光才能让水田的低温提升,从而让稻谷很好的生根成长,以推动光合作用,让稻谷形成更多营养,从而加快分蕖,提升产量。端午相关的俗语有很多,这些老话并非适应全部地区,大家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