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晋]《三国志》
从古至今讲究“死者为大”,不管你生前权势滔天,还是凄凉贫苦,死后也不过是一捧黄土,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
于是人们对于“逝者的身后事”格外重视,因此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中,诞生许多祭奠逝者的节日。比如:祭祖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些都是专门为死者设立的节日。
“上坟”并不是特定的节日,很多地方在正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等都是可以上坟的。
上坟时,晚辈要准备祭祀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不过,最为隆重的上坟时期是在清明,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
在农村,男孩结婚也要去上坟,意思是在告诉祖先儿子成家了,家族又添人口了,希望他们能够保佑一家人平安顺利。
另外,人死后第七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七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
人死第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只是烧些纸钱。
虽然上坟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过年上坟却有着很多讲究,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上坟,因此老祖宗流传一句俗语叫“过年上坟有禁忌,三人留家别上”,究竟是哪3种人不能上坟呢?
01体弱多病的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上坟是晚辈对先人的尊重和思念,儿女焚香叩拜也是一种感恩,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可上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一般坟地距离房子的距离比较远,有的甚至在山上,因此要走很长的路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对上坟人的体力也有要求。
不建议体弱多病的人去上坟,并不是怕墓地环境对病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是因为有些疾病会导致身体发生变化。
此外,即使一些病人情绪不能产生极大的波动,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还有就是坟地的阴气比较重,体弱者参与祭祖,不但会加重病情,很有可能招惹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不建议体弱多病者去上坟。
02孕妇和孩子不能上坟
在民间,人们对于上坟非常的讲究,像城里人谁都可以到公墓里去上坟,或者是到公墓里去拜祭一下。
在农村人们是不允许孕妇和孩子去上坟,这个基本是每个地方的规矩,主要原因是因为坟地大部分的位置是离村庄比较远,孕妇主要责任是孕育孩子,不能做太过激烈的运动。
如果出现激烈反应,动了胎气可能会影响胎儿生长,严重时还会出现流产现场,所以孕妇不能去上坟。
不让孩子上坟也是对孩子考虑,因为“童言无忌”,有时可能会在祖先坟前胡说八道,毕竟上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还需要烧纸、放鞭炮等行为,加入孩子玩火,很有可能引发火灾。
03外人不能上坟
上坟是家族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只有家族内的人才能参与,作为外人的身份是绝对不能参与,更不能陪同到坟墓上扫墓。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每户人家身上的气场不同,外人参与扫墓,会导致坟地的气场发生紊乱,不仅会影响全家人的运势,外人也会因此走霉运,所以在祭祀节日时,外人不能去其他人家的坟地上坟,更不能找外人陪同自己上坟。
上坟祭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不像踏青逛公园那样随意,在上坟时千万不要在坟地里、墓位前嬉戏打闹,修葺土坟时一定要认真。
最主要的是祭品可多可少,但一定要带,这不仅是一种传承,也是后辈对先人表达心意的方式。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