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都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并称三大“鬼节”。其中“中元节”融合了佛、道、俗三家的元素,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体系。
一、“中元节”的形成:俗、佛、道的三流合一
中元节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秋尝”习俗。古人认为,福祸旦夕都赖祖宗神灵所赐,因而祭祀天地神祉和祖先亡灵就是头等大事,每逢重要节令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祈祷活动。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记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此言不失其时,以奉祀先祖也。”所谓“秋尝”,指的是指秋天的祭祀。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古人会将丰收的新谷献祭给祖先神灵品尝享用,是一种彰显孝心的表现,也是为了感谢祖先神灵的荫佑庇护,更是为了祈祝来年风调雨顺。魏晋之前,“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因为这天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传统意识中是阳气旺盛的日子,也是祭祀祖先亡灵的最佳时机。
随着佛教文化的融入,“秋尝”祭祀活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西晋时期佛经典籍《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土,“目连救母”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信徒为了感念父母、报答亲恩,救度父母和世俗之人的宗亲亡灵免受地狱倒悬之苦,便按佛经所言在七月十五这日设斋布施,供奉诸佛僧侣。《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奉诸佛”,可见盂兰盆斋已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公元年,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在同泰寺设立盂兰盆斋,盂兰盆节成为官方认可的节日。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源自印度,本无“孝”的概念,为了教义能够为民众所接受,在翻译传入过程中,吸收了儒家孝道的元素,完成了本土化的改良。这也使得以“孝”为主旨的盂兰盆会和以“慎终追远”为主旨的秋尝祭祀有了交汇融合的切入点。
无独有偶,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不甘落后,选择七月十五这天作为重要节日。道教有“三官”之说,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也叫三元大帝,他们分别掌管人间赐福、赦恶、解厄。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引用的道教经典《大献经》说:“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辰。地官校戒,擢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天圣,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簿录,饿鬼因徒时俱集,于其日夜讲说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得解脱,一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自非如斯,难可拔赎。”按照这一说法,七月十五是中元地官的赦罪之日,因此这日地狱大门洞开,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中元地官的考校,有主的回家去享受后人供奉,没主的就在人间四处游荡。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普济超度已逝的亡魂。道教的这种“使饿鬼免于众苦”的说法,目的其实和佛教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崇奉道教,“中元节”也就成了七月十五这一节日的固定名称。
俗、佛、俗三者在七月十五的节日名称和活动形式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本质却是相同的,倡导的都是以“孝”为核心、知恩超本的人道伦理精神,因而得以三俗合一、和谐融合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中元”节日民俗文化。
二、古代“中元节”的民俗文化:庄重与狂欢并行
自唐朝开始,中元节形成了完整的节日形态,影响也更加广泛,上自皇室贵族,下至士庶黎民都十分重视,隆重程度堪比春节,节日活动也日趋丰富,形式也是多彩多样。
中元节以“孝”为核心理念,以祭祀为主要活动。唐宋两朝皇室在中元节隆重举行祭祀仪式,形式多以祭告本朝历代先帝陵墓,在御像前烧献青词、斋文为主。百姓之中的富贵之家可以延请僧侣道士设坛做法事,财力不济者或到佛寺宫观烧纸行礼,或到墓地祭扫膜拜,为祖先亡灵祈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中元祭扫,尤胜清明”,中元祭祖一度超过清明,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仪式。不同于清明、寒衣的是,中元节祭祀的对象由祖先亡灵扩展至一切孤魂野鬼。南宋时,这种中元普度活动已经颇具规模,《梦梁录》记载“遇三元日诸琳宫建普度会,广度幽冥”。在这天,各地的佛寺都会举办盂兰盆法会,道观也会设立醮坛,举办大型的法事普度孤魂野鬼。
中元节最初是庄重严肃的祭祀节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由娱鬼向娱人的方向倾斜。除了祭祀活动以外,中元节更多的蒙上了全民狂欢的色彩。唐代开始,官方就确立了放假三天的制度,官员在中元节可以暂时抛却繁杂公务的困扰,享受放松休闲的生活,儒雅一点的文人墨客会在中元之夜泛舟赏月,吟诗作赋。市井百姓则放河灯、听目连戏、和元霄节一样游览灯会,更多的则是通过呼朋唤友吃吃喝喝来过节。清代王凯泰在诗作《中元节有感》中就描绘了人们在中元节酒宴狂欢的场景:“道场普度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三、中元节的影响和现状:国外兴盛而国内衰落
中元节在唐代形成固定节日之后,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也在整个东亚汉文化圈形成深远的影响。以日本为例,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中元节就随着遣唐使远播日本列岛。根据《日本书纪》记载,“大化革新”时期,日本皇室就开始学习了中元节的祭祖文化,随即流传入民间,为举国上下所广泛接受,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盆祭”活动。时至今日,中元节(主要受佛教影响,日本称之为盂兰盆会)在日本成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人们普遍会放假半月,举办放江灯、盆舟、跳集体化妆舞等祭祀庆祝活动。
反观中国,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元节这个盛极一时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步走向衰落和消亡。特别是近代以来,在破旧立新思想的影响下,中元节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活动,和很多传统节日一起被取缔。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认识又发生了变化,传统节日又回归百姓的生活之中,但中元节的盛况却一去不返,许多节俗活动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如何让这一古老的习俗重新焕发生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