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随感
文/万正斌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从古至今,中元节是和除夕、清明节一样是祭祖的重要节日。
七月半中元节,传说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能回家团圆,因此是鬼节。在传统三大冥节中,清明,寒衣,中元最为重要。
为什么称为中元节呢?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故七月十五便称为中元节。
荆楚地域民间还有“年小月半大”一说,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五前。主要是祭祖活动,民间流行用纸钱封包,名曰:袱包。上面写已故宗祖先人的名字,在晚上焚烧。对逝去的宗祖先人寄托哀思与怀念,并祈求家族兴旺、子孙平安,遥祝远在天堂的亲人们一切安好。相传中元这一天,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在中元节举行投食祭祀、育经作法等“普度”、“施孤”布施活动,以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中元节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小时候在乡下,一到七月半村里家家都会举办祭祀祖宗的活动。早上从集市上买来新鲜的鱼、肉、禽蛋,俗称三牲,作为祭祀的主要供品,另外还辅以香、烛、纸钱等。祭祀活动一般在中午,把鱼、肉、禽蛋蒸熟放在供桌上,摆上米饭和筷子,指祖宗们请进来,再燃放一挂鞭炮后开始燃烧纸钱,寓意着祖宗吃好喝好后,顺带拿着纸钱去阴间过好日子。主持祭祀活动的一般是家里的男性长辈,女子是不能参与祭祀活动的,就连祭祀完毕时的跪拜也是不允许参加的。
到了晚间,还要带上纸钱到外面野地里去烧,主要是烧给无依无靠游荡在外的孤魂野鬼。一时间,村庄周围的野地里火光点点,空气里弥漫着燃烧纸钱时特有的味道,把七月半的阴森气氛渲染到了顶点,记得那时候,七月半的晚上我们一般是不会出门的,不然会被孤魂野鬼撞见,会中邪的。
农历七月半中元节,外出之人也皆返乡祭祀祖先神灵,特别是有新亡故亲人的家庭,都会聚集所有的亲戚举行祭奠仪式,这天,人们心情往往与这天的天气一样异常,忽晴忽雨,欲哭却笑。中元节到了,点燃心灯为天堂的亲人先祖祈福,缅怀先祖保佑后人。让我们想起已故的亲人:点燃一柱香,让青烟把思念带去;点上一盏灯,让灯光把哀伤捎去。
现在,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已经少有祭祀活动,虽然依然会有七月半,也记得这个节日,但那种燃烧纸钱、祭祀的气氛已经没有那么浓厚了。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我们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寸寸相思皆成泪,声声哀乐泣湿衣,亲梦仙瑶唤不醒,儿孙何处再承欢。”中元节作为国人一年中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大日子有浓重的历史沉淀,其中渗透着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情感基础。这种传统节日理应得到大众重视,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传承。
——————————————————
作者简介:万正斌网名真汉子,湖北监利市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大学文化,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