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尊重传统尊重中元节,从行动做起
TUhjnbcbe - 2024/8/24 16:13:00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这几乎成为了各地“移风易俗”的重要政绩关口。

这个政绩的核心不外乎三个,一是想方设法禁止本地几千年沿袭至今的民俗,二是以文明的名义,用欧美习俗全面替代传统习俗,三是明确要求抛弃传统习俗。

比如:成都10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中元节期间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的通告》中,就明确地体现了前面三点:

一、“禁止在四川天府新区……等公共场所焚烧香蜡纸钱等祭祀用品;禁止沿街兜售香蜡纸钱等祭祀用品。”直接一点,就是“禁止”一切传统行为,不留一点存在空间。

二、“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文明祭祀;广大群众可采取鲜花、丝带祭祀等绿色、文明、环保的方式开展祭奠活动。”这要求的本质,就是完全用西方文化习惯全面替代中国传统。

鲜花祭祀、丝带祭祀追根溯源,不过是西方文化习惯,谈不上“文明”二字。最多不过是在西方文化标准面前,我们的文化还没有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鲜花祭祀的文化渊源

“鲜花祭祀”是怎么来的?仔细看看,其实又是一起“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成功输出。

按照北欧的传说,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即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原来,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神圣法》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这就是圣经中告诉我们的花圈的来源和用途。今日欧美人在死人的棺柩和坟墓前献花圈,无疑的与这件事是有关联的。

问题是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是信仰基督教的呢?为什么要把西方的宗教行为强加给国人呢?况且,在中国基督教的文化基础又有多厚?值得我们如此费力推广?

“丝带祭祀”是什么东东?

其实也是欧美文化的又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

黄丝带的来历年10月14日《纽约邮报》刊登了一篇小说:长途车上坐着一位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同车的年轻游客的盘问下终于开了口。原来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远远望去,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黄丝带,车上的乘客都欢呼起来。

这个动人的故事被做成了歌曲,伴着歌声这个故事也传遍了全世界。黄丝带也成了美国“欢迎被囚禁的人重获自由”的标志。

黄丝带,也因此成为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也是为亲人祈祷的祝福标识。黄丝带的含义:哀悼、思念、祈福、希望、盼望亲人平安。

怎么说我们的官僚们呢?别个美国人是祈祷活人相聚,但到我们的官们这里,被弄成了对去世者的祭祀。这也太风马牛不相及了吧?

三、要求“主动摈弃陈规陋习,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

其实这才是中元节通告的核心内容,直接批评中元节就是“陈规陋习”。既然如此,直接取缔可好?

在这些通告里面,我们看不到丝毫对传统的尊重和维护,也看不到丝毫对民众传统感情的尊重和在乎。

如果真的在乎传统,尊重文化,真的把中元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请来点实际行动。

先普及一下传统祭祀的三个方式:上坟、家祭和遥祭。上坟,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家祭,则是在家族祠堂祭祀。遥祭又称野祭。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路旁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中元节的主要传统祭祀方式为野祭。

既然说要“鲜花祭祀、丝带祭祀”,这个祭祀平台在哪里?相关部门除了各种禁止外,有安排吗?

如果我们真的尊重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话,在中元节来临的时候,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从下面两点入手:

一、顺应传统习俗,在公共场合摆一些有安全措施的香炉和祭台,让百姓表达对去世亲人的缅怀之情。

二、地方政府部门到烈士陵园、先辈故居进行公祭。

这才是中元节的文化精髓,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执政为民”。

1
查看完整版本: 尊重传统尊重中元节,从行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