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古诗词浅谈阴历七月十五鬼节的风俗演
TUhjnbcbe - 2024/8/24 16:12:00

从古诗词浅谈阴历七月十五“鬼节”的风俗演变

文:枯木

阴历七月十五是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华传统祭祀节日,在民间被称为“三大鬼节”(寒食节、中元节、寒衣节)之一,俗称“鬼节”、“七月半”、“七月十五”、“七月节”等,在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七月十五最初源自上古先民祭祀神灵先祖、消灾祈福的习俗,为四季祭祀中的“秋尝”和“秋禊”的演变和融合。东汉时期道教兴起,七月十五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之一“地官中元赦罪”的日子,因而称之为“中元节”。佛教传入后,《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连救母”的故事,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崇信佛法,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超度亡灵,拔苦救难,后来逐渐成为佛教盛会。

而我国是个多信仰多神的国度,兼容并蓄,来者不拒,民间把儒释道三教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七月十五成了融合多元素的传统祭祀节日。因而在此日,有去道观朝拜,斋醮祈祷;有去寺庙礼佛,盂兰盆会;有的在家祭祀祖先,慎终追远;有的在河边放灯,超度亡灵。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不过都彰显了传统孝道文化,值得传承。

七月十五虽然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祭祀节日,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侧重不同,风俗也略有差异。在东汉以后,隋唐以前,祭祖、中元、盂兰三者并存,然而都未形成规模。到了唐代,李唐皇室追认老子为始祖,武德八年(年),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于是道教文化盛行,“三元说”广为人知,其中七月十五“中元节”便成为正式节名。

唐代关于七月十五的诗词非常多,然而多以咏叹“中元”为主,基本上没有“盂兰”一词,可见当时道教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并且由于中元日各道观举办各种斋醮仪式,热闹非凡,因而大多诗词都是描写当时的盛况,我们略举几首。

《忆长安·七月》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时,

槐花点散罘罳。

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唐代诗人陈元初的这首《忆长安》记述了当时民间在七月的两大节日(七夕和中元节)出游的盛况。

《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李商隐这首诗描写当时中元节斋醮盛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幽怨相思之情。

《宫词·其一百三十》

花蕊夫人徐氏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女诗人花蕊夫人这首诗,记载了人们在中元节争相供养道教地官大帝的情形。

宋代开始,佛教从唐代贵族式的经院佛学开始下沉,进入民间,佛教开始世俗化、平民化,佛教文化得以迅速传播,不少佛教故事深入人心,随之成为习俗。其中记载的目连救母故事非常符合传统孝道,因而“盂兰盆会”又成了佛教信徒超度亡灵的节日。此时在诗词中开始出现“盂兰”一词,不过日期也不一定是七月十五,我们也略举一二。

《盂兰盆》

晏殊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这首诗出自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为婉约诗人代表宰相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记述了当时人们苦于夏天闷热,盼着盂兰盆会的到来,因而过了七月中旬,京都(开封)天气就开始转凉。

《七月十八日太慈寺观施盂兰盆》

田况

飞阁穹隆轶翠烟,盂兰盛会众喧阗。

且欣酷暑从兹减,渐有凉风快夕眠。

北宋名臣田况这首诗,自注“京洛间俗言:过盂兰盆则暑退”,记载了当时成都太慈寺盂兰盆会盛况,同时也说明盂兰盆会为七月十八日,并不一定是七月十五日。

《中元病起》

韩琦

中元时俗类秋尝,病起躬行力未强。

摖米乍炊知早熟,盂兰方倒喜初凉。

风摧豹脚蚊休拍,露逼鸡毛菜已长。

皮骨仅存心尚壮,犹思荷叶当蕉觞。

北宋名臣政治家韩琦这首诗,指出当时中元节已经和盂兰盆会出现重合,不过还没有和秋尝节(七月十四日)相融合,只不过祭祀仪式略为相近。

到了明代,中元节和盂兰盆会完全融合,都固定在七月十五日,而秋禊也逐渐被这两个节日吸收融合,不过在有些地区还得以保留,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也略举几首诗词。

#中元节#

《中元夕望开福寺灯塔》

杨慎

铃语吟风寂梵音,塔灯擎月净高深。

盂兰瑞草生三昧,天竺昙花散五阴。

雁沼恍疑星宿海,鹫峰幻作火珠林。

西方谩说光明藏,何似中华池布金。

《七月十五日颂盂兰佛会》

皇甫汸

萧晨凌上界,孟月会中元。

绮供千花缀,芳筵百果繁。

流悲咽笙磬,伫想现灯幡。

解脱徵冥理,俱来听法言。

《和秋禊六首》(其二)

范景文

春禊何如秋禊佳,中元上巳亦何乖。

暑当初去如芳候,月到方圆畅好怀。

度曲和容林外鸟,飞觞劝借雨中蛙。

未能免俗聊应尔,献果分瓜拆玉钗。

以上三首诗,可以看出,随着儒释道三教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到了明代,中元节、盂兰盆会、秋禊已经基本融合为同一节日,文士们往往把这三者一起咏叹,达到了儒释道文化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七月十五是一个融合儒释道文化的祭祀先祖的盛大节日,虽然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名称有差异,然而根源上都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中华传统中的“孝道”文化。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不管是儒家、道教还是佛教,祭祀祖先、慎终追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延绵不断的根源所在。

/8/19榆木斋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古诗词浅谈阴历七月十五鬼节的风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