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揭秘中元节七月半为何被称为鬼节
TUhjnbcbe - 2024/8/21 16:26:00

时轮七月中,云掩夜朦胧。祭祖河灯放,亲人一照融。又即将到寄哀思念故人的中元节了。

中元节的由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

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在首过时需将“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在唐朝时期“中元”二字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祭祖的渊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而七月十五是下半年第一个望日,也是秋天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秋气新来,阴气盛行,在这时候祭祀亡灵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为何中元节被称为鬼节?

“中元节”这一名称来源于道家。道家有“三元”“三官”的说法,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则分别是“三官”的生日,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地官负责定人间善恶,地官大帝在七月十五日,即与狱囚地狱受苦众生除罪簿、灭恶根、削死名、上生籍。民间有传说,此时无人祀奉的孤魂野鬼也会到阳间来,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正是由此而来。

也正是因这个称呼,让中元节甚至是整个七月都增添了一些不同的氛围,七月避邪祈福在部分地区更是必做之事。在这里,给大家推荐避邪开运好物

中元节可不只是“鬼节”

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如果只以“鬼节”来界定,也就太局限了。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

在古代,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每逢丰收的时候民间就会举行热闹的祭祀活动,在七月举行的献祭活动叫“秋尝”,人们要把成熟的谷物献给保佑自己的先人,向祖先报告秋成的同时也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传承至今,仍保留着多样的习俗,一起和小圣来了解下吧~

放河灯

“河”与“灯”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河”可以理解为“上善若水”,它象征着美好的品质,又属阴,自然与生死交界相联系;灯为指引之灯,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为亡魂引路。

放河灯表达了思念之情,也寓意厄运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返。

烧香祭祖

祭祖是这个节日的核心内容,人们会准备香烛、食物、水果等,供奉在祖先的神位前,会烧纸衣等。部分地区在祭拜后还会举行家宴,传承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及家族情感等。

供奉香火

在寺庙、道观等地,人们会烧香祈福,向神佛祈求保佑和超度。

祭祀土地

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祈求获得大秋丰收。

食三宝

在很多地区,都有中元节吃鸭肉,用鸭子祭拜祖先的习俗。取“鸭”的同音“压”,人们认为吃鸭子能“压住”霉运。

同样,中元节有吃扁食的说法,认为这天吃了扁食能驱走霉运,迎接好运。

此外,因为莲藕有“藕断丝连”的特性,象征着人们与逝者的亲情还存在,从而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虽有部分传统习俗被逐渐淡忘,但各民族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影响下又衍生了不同的习俗,关于七月半中元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就分享到这里了!朋友们,你们那里关于七月半中元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中元节七月半为何被称为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