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曾军良中华孝道说中元
TUhjnbcbe - 2024/8/12 16:16:00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8月22日(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中元节”,原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源于东汉后期道教之说,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在一定意义上说,“七月半”祭祖节属民间世俗,而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则归属佛教。清代文人王凯泰有诗《中元节有感》:“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生动地描写了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是缅怀先人的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其文化核心是祭祖尽孝、敬老尊贤、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文化”。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为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东汉后期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均设在七月十五日。到宋朝时,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育之恩。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送给母亲食用,可是饭菜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方能济度其母。目连依佛意行事,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其母终得解脱。这种仪式最早从从梁代目连救母的作功德法会时开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会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黎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祭祀无主孤魂;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土地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亡灵”。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不可或缺。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比“七夕”“清明”更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仍是乡村中元节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到20世纪50年代末,民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传统节日大多被取缔,中元节也未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元等传统节日逐步回归。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被称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祭祖大节。在诸多华人社会,如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中元节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牲礼、烧酒、糕点、糖果、水果等,甚至全猪、全羊等举办祭祀活动,并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顺利。今天民间的“中元普渡”习俗是三教合流的结果。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入选国家级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生是一个多姿多样的生命旅程,春夏秋冬,经历时间轴线的你,会有岁月如梭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经历生活轴线的你,会有饱经沧桑的生命阅历。面对发展,面临许多选择,走在时代的前沿,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这也许就是一种新时代的担当。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规范行为,约束自我,宽容以待,善待他人。当你理解了这些,再来看中元节,或许它会重新点燃你对生活的炽热。当然,任何一个节日都离不开祝福和祈祷,中元节也不例外,无论是对失去亲人的思念,还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都可以把它化成一个个美丽的梦想。今年的中元节,你可以在无忧树下种下你的愿望,忆故人、寄相思、展未来,然后带着对生活的激情、执着、热爱认真努力的生活。

一年一年的中元节牵挂不止,想念不停,但生活必将继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新的期待。逝去的亲人们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安康快乐、不辱使命、昂首向前、奋斗不止才是当下最美的姿态!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军良中华孝道说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