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溪上人家故事多古村今貌
TUhjnbcbe - 2024/8/11 15:44:00

农历九月十五,顺溪村举办传统庙会活动。顺溪镇供图

顺溪村村民在陈氏祖屋里舞龙。王爱莲摄

从繁华的鳌江下游出发,一路向西而行。窗外,山林愈加茂密,人烟愈加稀少。驱车一个多小时,眼前忽见一个村落。一条溪流穿村而过,溪北岸,高矮不一的民居簇拥着一片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蔚为壮观。

“这就是顺溪屋。”浙江温州平阳县顺溪镇党委委员王国强说。顺溪屋隐藏于鳌江上游深山之中,因所在村子叫顺溪而得名。该村村民均为陈氏先祖陈育球后裔。“顺溪屋”指的是分布在顺溪北岸的陈氏祖居,共10栋,总建筑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布局恢宏,构建精巧,是浙南古民居建筑典型代表。年,顺溪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后,阳光洒在村庄里,路旁晾晒的笋干、面条,为宁静的古村平添几分生活气息。穿过横跨顺溪的石桥,来到顺溪老街。街上银饰店里,返乡创业的村民陈正清正在打造银饰,不时有游客过来询价。理发店前,80多岁的剃头匠坐在门口凳子上晒太阳,悠闲自得。

村里老支书陈治昌介绍,顺溪村原本十分荒凉,少有人烟。明隆庆年间,为躲避倭寇,原本居住在沿海地带的木材商人陈育球举家内迁,成为顺溪陈氏这一支的始祖。在穷山恶水间,陈育球及子孙劈山凿木,搭建住所,建造筏港,打通水路,使得上游山货可借助竹筏直通鳌江下游。顺溪很快发展成商贸重地。清光绪年间,陈氏家族从永嘉引进弹棉花技术、铸镬技术,在顺溪创办铸炼镬炉作坊。当地还兴办木器、铁器、瓷器等各种加工业,一时四方客商云集。老街是旧时商贸古道一段,连接平阳、苍南、泰顺、文成四县,历史上非常繁华,当铺、商行、钱庄林立,马铃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经过一代代商业发展,陈氏家族积攒了大量财富,在顺溪建起了精美考究的家宅。陈氏老四份大屋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栋。

顺着修葺一新的村中小路一直走,来到陈氏老四份大屋。它是清乾隆时期陈家后代陈永千第四子陈作仁始建,为二进三院式,以素木原石、青砖黛瓦建造,颇有江南民居韵味。如今,其中一间屋子改造成陈列馆,展示顺溪氏族的迁移演变。

繁复精美的木雕是陈氏老四份大屋的特色。无论是斗、拱、梁、枋,还是门、窗、家具,均巧雕细镂。木雕图案有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山水花卉等,还有用木条拼成的“福”“禄”“寿”“禧”字样,体现了屋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陈氏祖屋距离老四份大屋不远,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年),由陈嘉询、陈永千父子共同营建,是10栋古屋中建造年代最早的。“可惜的是,年一场大火,把祖屋一角27间房子烧毁了。”想起古屋燃起大火的情景,陈治昌至今还十分痛心。年6月,陈氏祖屋整修项目启动,浙江省文物局、省考古所、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多次到现场勘察、指导。年9月,陈氏祖屋按原状整修完成。

走进祖屋,可以看到很多带着岁月痕迹的匾额,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顺溪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卢兴华指着厅堂里一块写着“商界耆英”的牌匾说,这是年平阳县知事颁给屋主人陈嘉璜的。陈家世代经商,靠着勤劳双手,在深山中造出一座商贸重镇。富起来的陈氏家族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在当地兴办教育。在陈家老四份大屋的厢房花厅——适舫,曾建有平阳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当初作为教室的两个房间,至今还完好无损。教室外的适舫石碑,还嵌在厢门上首。

在陈治昌眼里,老屋是陈家人的“根”。村里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从小在老屋里长大,屋里的一砖一瓦,都饱含着亲切的回忆。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在外工作的顺溪陈氏后人都要回到陈氏宗祠祭祀祖先。陈氏宗祠是与陈氏祖屋历史同样悠久的老建筑,每隔几年就要进行一次大修。宗祠里保存着十几本宗谱,记录了陈氏家族的发展脉络。

为了保护顺溪村这些古建筑,年,平阳县设立了顺溪文物保护管理所。从年起,国家财政累计投入两千多万元,用于古建筑修复、古道修复与改造等。年,顺溪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和温州市“十大最美古村落”。

随着老屋名扬,乡村旅游发展起来。顺溪镇建设了旅游集散中心,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已连续举办三届“古屋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游览。村民陈正清正是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辞掉了外面的工作,回家开了一家银饰店。店面由自家老房子改造,设有开放式工作台方便顾客参观。靠着售卖传统手作银饰,一年收入能达到数十万元。

夕阳西下,位于老街街头的农家乐阿銮酒家热闹起来。老板娘李素云端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土菜,有溪里捞的鱼、山上挖的笋,新鲜爽口。借着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小店生意蒸蒸日上,李素云脸上整日挂满了笑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溪上人家故事多古村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