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是古代宗教戏曲中最为有名的一个剧目,同时各地又有各地的演法,诞生出许多具有特色的地方目连戏。目连戏在演变过程中,和地方民俗以及地域性宗教祭祀联系起来。目连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他的故事见于《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中。目连成为佛弟子,道法深厚,看到母亲出于地狱饿鬼道,不能饮食,极为痛苦。目连带着食物去探望母亲,其母见到食物正欲放进口中,食物却化为火炭。
民间目连戏目连看到这一幕,悲泣号哭,回来向佛请教用什么办法可以救渡母亲。佛说其母生前罪孽深重,凭目连一己之力无法施救。当在七月十五这天,在盆中放入百味五果、香油锭烛、床敷卧具等物,供养十方僧众,这样才有大功德,超度七世父母的亡灵。目连最为孝顺,按照佛说的方法,终于救得母亲摆脱饿鬼之劫。佛接着告诉众弟子,凡在七月十五日供养十方僧众者,都会有超度亡灵的功德。因此,这一天就成为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是梵语,为倒悬之意,即非常巨大的痛苦,意思是这一天在盆子里装上供养僧众的施舍,就能解除亲人的倒悬之苦。中国民间又把这一天称为鬼节、中元节,放灯、放焰口,做法事超度亡灵,自古以来为人们所重视。
目连戏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魏晋时期庙宇的讲经中(讲经是以通俗的语言讲解经义,或者把佛教教义通过一些故事表现出来,这是吸引普通大众接受佛教的一种宣传手段),目连的故事就已经非常盛行,因为目连的孝顺和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孝道非常吻合,所以很便于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在唐代的变文中,目连救母已经成为通俗文学中的题材,开始世俗化、文学化。当戏曲成为大众艺术时,目连题材迅速,成为盂兰盆节中的必演剧目。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都市生活的“百科全书”《东京梦华录》,其卷八《中元节》说:“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北宋时期的戏曲还是以短小的宋杂剧为主,《目连救母》竟然能演出七天,它的篇幅容量以及结构肯定不是通常宋杂剧那样,这也是宋杂剧中的一个特例。从观者倍增来看,这个剧目也是非常吸引观众的。元明时期又出现了《行孝道目连救母》杂剧,到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郑之珍在以前民间流传的目连文学故事基础上,整理改编出一百出的《目连救母》传奇戏曲,成为中国目连文学的集大成者,此后的目连戏基本是按照这个改编本演出。
发展到后来,目连戏不仅在盂兰盆节上作为宗教戏曲演出,在其他宗教祭祀中,也经常见其身影。各种地方志中,对盂兰盆节演目连戏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抄录几则以了解古代目连戏演出的情形。湖南《清泉县志》中载:“其夜又特设候水祭。祭毕,焚冥于门。又或用浮屠设孟兰会,放焰口,点河灯。市人演目连、观音、岳王诸剧。”如《招五方恶鬼》《刘氏逃棚》等剧,万余人齐声呐喊。熊太守谓是海寇卒至,惊起,差衙官侦问,余叔自往复之,乃安。
这是一次在浙江的目连戏演出,用的是徽州的戏班,演了三天三夜。演出相当火炽,演员扮演各类神仙鬼怪,通过跳索跳圈等各种伎艺,展现出一幅想象中的地狱画面,看得人心里不安,灯下看来脸上都有鬼色。当演到《招五方恶鬼》《刘氏逃棚》这些情节时,观众跟着一起互动,万人齐声呐喊。因为当时有倭寇之乱,官府听到这声音以为是倭寇来了,跟着虚惊一场。江西地区目连戏演出也很繁盛,而主其事者多为地方上好事者,到了盂兰盆节的时候,他们在大街小巷贴上黄纸报单,公告众人要出钱出份子。然后到各户家去征收。用纸扎扮狰狞鬼怪的纸像,在白天搬演目连戏。
在古代中国,各省都有目连戏演出。相对而言,华东地区戏曲风气浓厚,另外江南风俗多信巫鬼好淫祀,所以场面也就大得多。这引起官府的不安,一是举办规模宏大的目连戏演出花费巨资,甚至有奸民借此盘剥欺压百姓;二是演出时,男女老少杂处,容易出现治安问题,甚至发生伤风败俗的事。地方官府为了节省民力,为了宁靖地方,往往出些禁演目连戏的告示,但奈何百姓不买账,照演不误。目连戏的演出与民俗,与民间宗教祭祀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事象,一纸空文当然是奈何不了。到民国时,目连戏演出在民间仍然非常盛行,就是这个原因。
目连戏受人们欢迎,还有一个原因,目连救母的故事演变成小说戏曲,不断俗世化,融入了民间的各种观念和思想,因此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剧目。此剧的核心是宣扬目连救母的孝道,这和民间的重孝心理是一致的。同时,目连故事中还有很多对社会黑暗进行抨击,对世情冷暖进行讽刺的情节,也受到下层民众的喜爱。还有一些表现了社会底层的心声的部分,比如表现女性受压迫的悲苦生活,表现尼姑道士们古卷青灯的凄苦岁月——目连戏中《思凡》《下山》正是表现小和尚和尼姑不能忍受宗教生活,向往俗世人生的故事,也成为目连戏中最为精彩的两个折子戏,在商业演出中也经常被搬演,现在仍然活跃在昆曲舞台上。
目连戏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在宗教祭祀活动的结尾部分,完全是娱乐的演出。此时,演出的剧目自由度很大,可以演出平常人们喜爱的剧目。比如杭州火神祭祀时,就不能演《火烧博望坡》之类。这时候的演剧,中心已不再是祭祀,而是娱乐了,与一般的节日演剧没有太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