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中元节,中元节是相对于上元节和下元节而言。什么是中元节呢?
中国历史上的节日很多,其中有五个节日都是在农历十五这天,其时正当月圆,所以这五个节日又统称为月亮节。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亮节,所以叫上元节;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取月亮圆于一年当中之意,所以叫中元节;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亮节,所以叫下元节。元与圆同义,上、中、下元节都有借月圆之时,取团圆之意。
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民间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清明人找鬼,中元鬼找人”,相传这一天晚上,地府阎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放众鬼魂回家,与在世的家人团聚,待到天将晓、公鸡叫时再全部召回。所以,这天晚上人们都不出门,怕撞着邪灵,遭遇不好的事。
在我小的时候,乡村里还过中元节。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在庭院或堂屋里摆上供案,焚香点蜡,再放好供品,供已故亲人回家享用。同时,各村院也会在大路边集中摆上水果或馒头等供品,供找不到家的孤魂野鬼食用,以防孤魂野鬼享用不到供品而四处捣乱作崇。天黑时,各家各户还要在大路边点燃一个纸灯笼或在河里燃放一盏河灯,为逝去的亲人指引回家的路。
供案上的烛火,在夜风中左右摇曳,撕裂了幽黑的夜幕,也点燃了人们深深的思念,故亲的音容笑貌和生前的点点滴滴随即浮现在眼前……
人们通过这些现实思维和行为方式,搭建起与故亲沟通的“桥梁”,寄托自己的哀思。他们相信,只要思念在,故去的亲人就不会远离。这些习俗看似带有许多迷信色彩,但这正是人们纯朴愿望的直观表达。
现代人祭祀已经侧重于清明节,而淡忘了中元节。中元节由盛极一时到逐渐衰退,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虽然我们对故亲的怀念和祭奠形式在不时地发生着变化,但是行孝重义的精神传承一直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