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年年有个七月半,一代做给一代看!
刚刚过去的七月半,县城里,到处是志愿者在规范引导文明祭祀,这种情景,已经持续好些年了。
没有在北方经历过七月半,只是听说北方过的是七月十五,而南方,过的则是农历七月十四。
七月十四,南方的中元节,民间又俗称鬼节。这一天,人们早的会在傍晚,一般在晚饭后,将事先备好的纸钱、金银(用金色或者银色纸折叠的仿古钱),纸货(用纸仿现实各种物件折叠而成)烧给亡故的亲人,和一些孤魂野鬼,祈福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不要骚扰祸乱阳间的人。
祭祀祭拜亡故亲人,一般分两种情况进行,新亡故的,俗称新亡,一般在七月十三就祭祀,规模也比较大,各种仿真物件和亡人的生前物品,需要烧很久。
记得小些时候,字游君老家还有一种习俗,进入农历七月,有新亡人的,就开始设灵坛,早晚烧纸敬香供祭品,直到七月十三。
老亡的话,一般在野外,靠着坟茔的方向,画上留口的灰圈,在祝福祷告着,烧金银钱帛,泼洒水饭……
做完这一切,还有哀思要表达的,在部分地区,妇女们开始在哭诉着,在追忆着,在祷告祈福着,将平时压抑的思念表达出来。
在传统传说中,一年的七月,为鬼月,中元节这一天,更是鬼门大开,百鬼夜行,所以在这一天,老人会在祭祀结束后,要求告诫小孩和少年早早归家,不要在户外,以免阳气低了,碰到不干净的东西,伤了身体,引起祸端。
关于南方中元节在七月十四过,可有着这么一则传说:
大约在宋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不休,在敌人将攻打之际,一批汉族人决定向南奔逃,就在举族迁徙之际,如何把祖宗们都带走,就成了个难题。
祖宗亡魂回归齐聚,无非在过年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这四个祭祀先祖的节日。这个时候,离最近的中元节七月十五还有一天,但时间显然等不及了,只好商议提前过中元节,让祖宗们的灵魂魂归灵牌,带着一起前往南方。
后来,在南方安定下来的人们,开始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过,经过交互影响融合,现在的中元节,即七月十四,已经成为大部分南方人民共同的节日。
伴随传说,关于七月半这一天,有着许多的民间忌讳,
一、勿晚上户外晒衣服,红色尤忌,免得引鬼缠身
二、夜行勿轻易回头看,听到有人叫你,要不整个转身,偏头的话,肩上的灯会灭,若魂灯灭,后果就会很严重!
三、筷子不可插在饭中,此举如同香插香炉,这个祭拜,会引鬼来分食…
四、路见别人在祭拜亡魂,要保持庄重严肃,不得打扰和胡乱言语。
五.少去人烟稀少和阴气重的地方,特别命不硬的人……
六、勿偷吃祭品、否则会招厄运
……
祭祀仪式和忌讳讲究,可以窥见我们的生死观,“事死如事生,阴比阳同是一般。”
在祭拜哀思中,长辈会念叨“尘归尘,土归土,金银戒指归当铺”,
包含着对钱财的洒脱、对人生的感悟,“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蕴含“放下自在,切勿执着”的大乘道理,于节日中,对生命的层次,有着升华。
祭祀先人的习俗传承数千年,官方设立节日举国通行,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
华夏先贤和西方哲人,几千年来苦苦探究的终极疑问,无非就是三个:我是谁?我从哪来?我最终要到哪去?
祭祀文化或许能提供我们有益的思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开枝散叶”、“火尽薪传”等成语,无不传达着,在七月半,我们在烧包之前,备置物品和写包,在一次激发宗族思绪,在整个环节中,祭祀已故先人时,我们应该要如何做?才能光宗耀祖,才能用现有生命延续已故生命?
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祭祀中,除了亲人,还要考虑“地牌冥祖,古老先人,挑夫背夫、孤魂野鬼”的份,在祭祀中,让人们敬畏天地和鬼神,特别是我们的寻根文化,知恩报恩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也再次得到锤炼。
我们的国家被称为礼仪之邦,最早的礼仪,大都衍生于丧葬文化中,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丧葬和祭祀文化,其实一直承接着文脉的延续和连接,勾连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文明不断层!
您的家乡,您所知的那些中元节、七月半的故事和习俗,还有您对祭祀文化的理解,期待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