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活动现场李一能摄
说到祭奠先人的日子,大家都会想到清明和冬至,但事实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祭祀日可远不止这两个。
今天上午10点,随着一场浓浓传统风祭礼,拉开了年“六大民俗节日错时祭扫联动周”端午节公祭的序幕。
那六大民俗节日分别是哪些呢?除了清明与冬至,还有上元节、端午节、中元节、祈圆节。
自秦汉以来,墓祭活动祭祀时间也渐趋相对集中。大体而言分为春夏秋冬“四时祭扫”,春祭以正月半为多,秋祭在农历七月半为多,夏祭以夏至为多,冬祭以冬至为多。
早时,春祭选在正月十五,因为这是全年的第一个望日,一般也是立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乃春气新来、阳盛之时的集中体现。秋祭逐渐稳定在农历七月十五也是同样道理,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望日,一般也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亦即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夏祭安排在夏至,冬祭安排在冬至,理义相通,前者是阳气因极盛而开始转衰之际,后者是阴气因极盛而开始转衰之时。
后来,四时祭扫渐渐演绎分流。大体言之,春祭由正月十五向前往后拓展出元正、上元、二月朔3个节点。夏祭节点从夏至转为端阳。秋祭化出中元、重阳、霜降3个节点。中元影响最大,并同佛道二教相互交融,形式更加多样。冬祭化出十月初一、十月十五(即下元节)和冬至3个节点,下元节与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同属一个“三元”体系。
祈圆节的日子由传统的“寒衣节”和“下元节”而来,但考虑到寒衣节的典故大家可能难以接受,在名称上便以祈求团圆的美好愿望取代。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俗节日之于祭礼的重要性寡见少闻。每逢清明冬至的两个节日,出城道路拥堵难行,墓园内人潮涌动。
为了弥补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缓解清明冬至祭扫压力,早在年冬至期间,上海即在滨海古园进行了“错时安葬”的尝试,并于次年在全市各公墓中加以推广。
年起,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市殡葬服务中心制定了“错时葬祭”的新举措,鼓励和引导市民避开清明、冬至高峰,利用中华传统民俗中的上元、端午、中元、祈圆等民俗节日,进行错时祭扫、文明祭扫,推进错时祭扫“联动周”活动。
今年,新冠疫情的突袭使得错时祭扫、远程祭扫更有提倡必要。在今天的活动中,汇龙园针对错时祭扫发布了一项公益服务项目——“臻爱永汇”。这个公益项目针对所有自年6月25日起一年内,在汇龙园新购墓穴并选择错时落葬的客户,赠送连续三年的清明、冬至“代客祭扫”服务,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