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元节,从来都不是一个吓人的节日
TUhjnbcbe - 2024/7/3 16:41:00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https://m.39.net/pf/a_4800901.html

“小时候怕坟,觉得里面有鬼;

后来直到有亲人埋在那里,

才明白我们曾经惧怕的,

正是别人日思夜想再也见不到的人。”

每年七月尤其是七月十五,网络中会出现大量与中元节有关的文章,多是诸如中元节禁忌、中元节不能做什么事之类的。无疑,这给中元节增添了许多“吓人”的色彩。

但实际上,

中元节,

从来都不是一个“吓人”的节日。

七月十五

中元节,即“七月半”,也称鬼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也有一说是七月十四),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潮汕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祀亡魂(施孤)、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慎终追远,不忘先祖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

七月半·祭祖

“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所以,中元节的首要活动是祭祀祖先。

中元节这天,潮汕妈妈们会做一种粿,叫“秀才粿”,来敬拜祖先和神明,这种粿在潮汕不是很普遍,只有潮阳潮南等一些地区才比较盛行(有的地区会做“安仔粿”)。

秀才粿是潮汕的一种特色粿类小食,寓意兴旺成才

个头娇小,状似枕头,内包有鸡蛋、咸菜等

乾隆《普宁县志》记载:“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推己及魂,祖先亡魂,也须添衣。

施孤普度,以尽行善

后来出现的“中元节”说法,起初是源于道教。

道教中元节

道教有“三元说”,以元宵为上元,七月半为中元,十月半为下元——“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其中,七月十五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圣诞,每逢七月十五日,大帝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唐代以后,由于皇帝崇奉道教,道教的中元之说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传说七月整个月,阴府的地狱门开放,地狱里的孤魂饿鬼可以走出挨饥忍饿、惨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间享受香火,俗称“冥府开禁,鬼魂过年”。

故,“施孤”是“中元节”的中心。施孤,即施舍食物给孤魂饿鬼,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也有施舍于孤寡之意。

潮汕华侨众多,死于侨居地而无子孙祭拜者,被乡亲视为孤魂。

有谚语云:“七月半,鬼乱窜。”潮汕人多把七月十五当成施孤正日。

每年这一天,潮汕家家户户备肉、酒、米饭,香烛、银纸、楮衣等祭品,或于自家门口,或集中于路旁野外,跪地持香,四方礼拜,并将香火插在祭品和沟边路旁上,遍济四方孤魂。

施孤普度之俗,

实则是尽行善之意。

中元节

由此可见,中元节并不都是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依然有意义——

在祭奠和哀思中,学会坦然面对死亡,好好珍惜当下。不忘先祖,不失良善,把握当下,不负韶华,这才是中元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来源:时年八节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元节,从来都不是一个吓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