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以传媒的温度
作者:柚子85号
审核:诏安
校对:晏南亭
编辑:季凌
配图:小新|图源:网络侵删
#
前言
这部电影承载着文化追忆和人文关怀,像是老一辈的纪录片,带着浓浓的潮汕方言和这个地方的人文景象,用一段暖心又梦幻的故事,讲述潮汕人对于“死亡”、“纪念”的理解。
中国的“中元节”,又称“鬼节”,相传这天鬼门打开,亡灵回故里与亲人相见。
很难想象,这么深刻的短片,竟然是学生作品。虽然一些拍摄的细节和手法存在瑕疵,但是有一种静默中的力量。
他们把民族关怀和落叶生根的恋乡情结落在实处,打造了这个令人相信的故事,而这是中国与外国电影在本质上不同的地方,这源自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自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故事介绍
故事讲述民国时期因“过番”羁旅暹罗的哥哥客死异乡,魂魄在中元节之日漂洋过海回到故土,时过境迁,早已忘了回家的路。
离家时年纪尚小的弟弟已到花甲之年,也有了自己的孙子,年轻人想要拆掉老屋搬离祖宅,老人却执意守在这里,在中元之际焚香点纸,呼唤故人归来。
最终哥哥的魂魄在一缕烟幡的招引下忆起离开多年的归家路途,哥哥容貌一如当年,弟弟却已两鬓斑白。
“中元节”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时空异处的亲人,有机会重新亲密联系在一起。
“过番”是潮汕的古老习俗,指老一辈下到东南亚一带谋生,称漂流异乡的人为“番客”。
如今东南亚国家仍能见到许多百年之久的华人陵园,正是当年下南洋“过番”的人们买下来的义山。他们大多渴望衣锦还乡,最荣耀的事情就是给家里盖一栋好房,翻新家乡的祠堂,为父母弟妹捎些漂亮衣裳。
但是更多人却无法回到故土,淹留在茫茫的出海路上,衣冠葬于当地,只有远在国内的亲人一年又一年坚守着祖宅,在中元节里遥祭,指引漂泊的归魂回来团圆。
归去来
故事倒像是以小男孩的视角展开,他最先看到了爷爷的兄长,也就是那个离家许久的“番客”。他们短暂的相处,小孩对爷爷从小生长的地方有极大的新鲜感,他遥望一切,熟悉又疏离,而“番客”漂泊太久,早已忘却“家”的具体住址。两人相遇,相伴一段旅程。
老人在年轻子女的要求下,要与这所居住了岁岁年年的祖宅告别,年轻的孙子回家祭祖,与家乡告别。而老人一直等的兄长,在这天“回家”。
“离乡”这个主题一直围绕在整部短片中。多年前,在战火未弥漫时,“番客”远渡南洋,背负一家人的命运,与亲人分开;后来战火燃起,亲人去世,两兄弟以书信来往,成为彼此的挂念。
花甲之年,原来的幼子成了儿子和孙子的依靠,岁月带走了老人的年轻容颜,也给这所风雨飘摇了祖宅增加了厚重的印记。
老人守着这座房子,等着兄长魂归故里。
而现在要跟随子孙离开,岁月带走了一切,留下的是沉重的回忆。
归去或离开,是人生永久的命题。有的人回来,用一生,有的人离开,只一瞬。
陶渊明在诗中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而这部影片则是用“离去”的故事,诠释“落叶归根”的主题。
无论是老人、孙子、“番客”,都在说这样的一件事:万里迢迢,归家的路都不觉远。
甚至跨越生死、时间、记忆……
“落叶归根,不论是人是鬼,都是想要回乡”。
他们最终相见,在还未拆卸的祖屋,在和平年代的故乡。
故事最后老人离开家乡,跟随子女去了城市,在车上孙子把“番客”给的糖果,分给了爷爷,爷爷终于在多年之后,吃到了兄长许诺的糖果。
“番客”看着家人离开,消失在了远方。
尾声
“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那个年代,年轻人远渡重洋,将生死寄托在他乡,而现在年轻人扎根在他乡,影片所要表达是无论身在何方,记得落叶归根,魂归故乡。
回家,是“番客”即使记不清住址在哪,亦要跨过万水千山的执念;是孙子,第一次回乡看望爷爷,便莫名生出的亲切感;是老人,寄居一生,此刻离别的不舍眷恋;是中元节,对亡灵的告慰,对亲人的怀念。
电影《寻梦环游记》有一句话:“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魂归故里,人间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