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盂兰盆节
是追怀先人的传统文化节日
其文化核心是
敬祖尽孝
金风送爽赴盂兰,香烛冥钱遍岸滩。
袅袅青烟天接地,人间老少盼平安。
相传它是中国传统的鬼节
也是民间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民间普遍进行
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这一天地宫将打开地狱之门
已故的亲人便可回家
再食一回人间烟火
这一天,我们与先祖对话
感念终生难忘的哺育之恩
重温血溶于水的凝重情感
也勾起了我们对已逝亲人的追思……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祷逝者长眠阙
「
中元起源
」
中元节,
是佛教、道教与世俗融合而成的节日。
庆贺丰收,酬谢大地
古代中国人对于农事的丰收,
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
把时令佳品供给神灵、祖先品尝,
感谢神灵和祖先的庇佑,
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称为“秋尝”。
先秦时就有秋尝祭祖的活动。
汉代时,
庆贺丰收、酬谢大地成为例行的节日。
北魏时,始称“中元”,
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古时,人们非常重视中元节,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
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
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
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书籍中
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
典籍中记载:
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
卖时鲜瓜果的,
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
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
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
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
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
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
到城外去祭墓的,
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
中元习俗
」
祭祖
“七月半”是祭祖的日子。
民间相信,这一天,祖先会返家探望子孙。
“中元节”祭祖时,要请出先人牌位,
恭敬上香,供茶饭,叩拜。
向祖先汇报一年的情况,
并祈求保佑子孙平安幸福。
祭祀土地
我国是农耕文明,为了有好收成,
人们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初秋,在收成时,人们祭祀土地和神灵。
感谢神灵,并祈求来年丰收。
放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
河灯也叫“荷花灯”,放河灯的目的,
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据说,这天,从地府出来的鬼魂
能借着河灯的光亮,
照亮路途,或回家探亲或持灯往生。
焚纸锭
中元节时,
民间用锡箔糊制成银锭状的冥钱。
将纸锭焚化给死者,
可供其当钱使用。
送羊节
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这一天,民间流行
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后来,送活羊演变成了送面羊。
「
东台习俗
」
东台
根据东台传统民俗,家家祭祖,吃饺子。过去东台农村要包饺子。过去条件差,饺子馅倒不见得好,少油,糙,常常是塞一肚子青菜,或是韭菜,鲜见的几粒肥膘肉或是蛋皮。会水性的人家倒可以下河摸螺蛳,煮熟,挑出螺蛳头,洗净剁碎当肉;条件好的人家买馓子,剁碎,和进去,图个肥腴些。旧时夜晚做孟兰会,放利孤焰口,放河灯,用以超度孤魂野鬼,谓之“斋孤”。现今除保留祭祖风俗外,其余迷信活动均已绝迹。
那么在追怀先人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科学防疫文明祭祀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避免到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的地区祭祀,倡导外出人员不返乡、不跨区域祭扫,减少出行和人员流动。提倡网络祭祀、鲜花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营造肃穆、环保、节约、低碳的文明祭祀氛围。
安全祭祀远离灾患
树立文明、安全、公德意识,不在建成区公共场所焚纸烧香、燃放鞭炮,祭祀过程中不乱扔杂物,不破坏植被,不污染河流空气,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秩序。
精神传承崇尚尊老
厚祭不如孝养,孝行重在当下。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爱,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者理性追思、文明祭祀,以精神传承代替传统实物祭祀,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
「
中元寄语
」
凉雨惊秋,深山祭扫,飞萤扑火。
焚香清坐,祭放河灯,祖考魂归。
夜色如水,红烛独卧,月冷西墙。
什么是离别?
也许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生死即是离别
什么是重逢?
也许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虽然人生欢聚难得,离别常有,
但是希望当人离开这个世界,
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永生;
没有痛苦、没有病魔,没有世间生死轮回
而活在当下的我们,明白生命何其短暂,
有生之年更应好好珍惜。
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原标题:《今天这个节有些东台人可能不太熟,但也是重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