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元节,民间解读李郢唐诗中元夜,全网
TUhjnbcbe - 2024/6/14 18:08:00
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顾名思义是七月的一半。但节日为何不选在六月?因为在中国农村大部分粮食在七月中旬才成熟。在农村将七月半叫做吃新节。就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这天,家家户户做新米饭,割现杀的猪肉,用新豆子做豆腐,摘新辣椒、新豇豆、新茄子等蔬菜做菜,还有红薯在这时也长块根了,也可以挖来和在新豆腐或者新米饭下捂熟。混合着新红薯的米饭和豆腐清香中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当然,这一天的晚饭都是全新的,不只是劳动了半年,可以开始享受新的劳动成果了。最主要的是这些新的吃食要用来祭奠祖先后才吃。从这个举动,也可以看出中元节还是中国农村祭祀祖先的日子!

在广大农村,人们把七月半看得和春节、清明节一样大(重要)。或许这和春节、清明节一样,兼有祭祀祖先和庆祝新年、春天天地清明和“年中”的意义吧。

但各地中元节的文化意义和举办的活动不一样。特别是城市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吃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但这一天一定要煮一顿美餐来祭祀祖先然后总结一下半年劳动成果的习俗还是沿袭了下来。

那么在唐代,人们怎样过中元节呢?唐代诗人们又是怎样通过诗歌这一载体记录了中国这一传统节日的?今天我们我们就来读读唐代诗人李郢的《中元夜》吧——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诗歌首句点明了地点是江南水乡,时间是中元节的夜晚。第二句“金粟栏边见月娥”中的“金粟”可有两种解释:一指粮食和钱币(《商君书·去强》里所指);一指颜色。“月娥”指月亮,古时民间故事有月宫中有嫦娥月兔和桂树的说法,这儿应该是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那么这句就有两种解读:在堆放着祭祀用粮食和钱币的河栏边看见了月亮仙子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中或在金粟色的护栏边看见了倒映在河水中的月亮仙子。

第三句“红烛影回仙态近”中“红烛影回”可以看出这儿的人们中元节的夜晚在放河灯祭奠先人,红烛的影子由于河风吹拂摇摇摆摆。“仙态近”指的是倒映在河中的月亮仙子随着烛影的摇动一会儿远一会儿近。第四句“翠环光动见人多”加进了想象:月亮仙子佩戴的翠环随着烛影和波光的闪动仿佛也在发光,引得众人伸长了脖子纷纷朝河中观看。

第五句“香飘彩殿凝兰麝”就完全是对月亮仙子的想象了:她所住的月宫仿佛也有了人间的光彩有了麝香的香气在飘飞。第六句视觉又转回了岸上——(人们竞相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看到的月亮仙子)以致秋露打湿了衣裳都浑然不觉。“青衣杂绮罗”中“青衣”指百姓,和“布衣”近义,“绮罗”指富贵人家(古诗中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之句)。说明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富户人家,都在这里放河灯,看月亮仙子。

第七句“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含金量”也很高。湘水的夜空这么漂亮,今晚这儿又这么热闹,我回巫峡的路该是什么样的呢?诗人开始想象归路了。或者,中元之夜我站在湘水边观灯赏月,我的老家巫峡离这儿太远了,何时才能回去呀?表达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中元之夜观灯赏月时心中不由涌起的思乡之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元节,民间解读李郢唐诗中元夜,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