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夜游祈福放河灯古人的
TUhjnbcbe - 2024/5/13 17:08:00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027/5795135.html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8月22日,在暑气将退,凉意渐渐袭来的日子里,中元节,民间俗称为“七月半”就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说到中元节,不少人可能要倒吸一口冷气。一句俗语“七月半、鬼乱蹿”,给这个节日镀上了一层阴森可怕的底色。但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元节也曾是个热闹游玩的节日,古时人们夜游出行、放河灯、祈丰收……这个节日,不仅是中国传统祭祖的日子之一,其文化核心更是敬祖尽孝。

放河灯(图源网络)

在这一天,追思逝去的先人,适逢小秋农作物收获,人们就把丰收的喜悦一同与祖先分享。旧时民间还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这个节日能延绵至今,也是因为缅怀先人、追念前贤的情感。

秋尝祭祖“敬祖尽孝”的文化内核

据悉,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其产生的原因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指古代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周礼·春官·司尊彝》有载:“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

而在汉代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四祭》中,也能看到相关记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从文献来看,秋尝祭祖逐渐发展到民间,不再是天子诸侯之事。而“七月半”恰逢农历孟秋七月,此时作物成熟,古人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同时,古代民间也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而“七月半”时节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东京梦华录》有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从中能够看到,“七月半”阐扬的是怀念祖先的孝道。

《东京梦华录》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道教的说法。“秋尝”祭祖的时间并不一定是在七月十五,后来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介入,才固定在这一天。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个节日融合了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并逐渐兴盛。

放河灯、赏月景……古代中元节热闹非凡

“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在晚明文人张岱所著的散文《西湖七月半》中,能够看到当时节庆的盛况。七月半游湖之人千千万万,月圆之际人们赏月观景,好不热闹。

中元节还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在古代中元之夜,放河灯的盛况更是空前。明代古籍《帝京景物略·春场》有载:“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清代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也写道:“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在清人庞垲所著的一诗中,也能看到在中元之日,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虽经过岁月变迁,当下的中元节已不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般为众人所知,但在这一天,人们追思前贤、缅怀祖先,仍能看到“敬祖尽孝”的文化内核,在当代延绵不绝。

元颜庚《钟馗嫁妹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夜游祈福放河灯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