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元节鬼画连篇文旅中国
TUhjnbcbe - 2024/5/1 16:39:00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俗称“鬼节”“七月半”“七月十五”“七月节”等,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相传在鬼节这天,地狱之门将被打开,阴间众鬼魂放归人间,接受亲人祭拜和供奉。因此,民间有“七月十五地门开,没事别在南墙玩”的说法。还有老人会勒令小孩们不要在这个节日里靠近水边,让人对这个节日更有了一丝敬畏。

鬼是古代人们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中国人对于鬼的探究很早便开始了,战国时的《韩非子》已提到“狗马最难,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睹,故易”。

秦汉时期流行乘龙飞昇图像,到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已将神鬼列为绘画题材。许多闻名于世的画家也都曾以鬼为题材入画,留下不少传世名作,如《鬼趣图卷》《雄鬼图册》《钟馗醉酒图》等。

中元节,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鬼怪。

《骷髅幻戏图》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中心人物是一戴幞头、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席地而坐,右手提控一小骷髅,上下牙列开张。小骷髅即提线木偶(傀儡)右脚着地,左脚抬起,两臂做招手状,很是活泼。小骷髅对面的孩童伸手想抓小骷髅,顽皮而好奇。画面中的两位女性也描绘得生动细致。

整个画面非常祥和欢乐,毫无惊怖,应是一个流动的携家带口的提线木偶(傀儡)艺人的一场演出,主要描写妇女与儿童生活的一个欢乐场景。

《中山出游图》

▲《中山出游图》

《中山出游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墨笔画,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该画描绘了钟馗及小妹乘舆出游的情景。周围的小鬼们神态各异,有的抬轿子,有的挑行李。钟馗环目虬须,回头看向妹妹,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爱怜之态。小妹端坐舆中,与使女皆以墨代脂粉涂于脸颈,奇趣横生,令人哑然失笑。

《中山出游图》用笔粗放,不绘背景,不敷色彩,只以水墨勾染,风格浑朴,别开生面。

《鬼趣图》

《鬼趣图》是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人物画,有二本。一本名为家传本,是画家画给他儿子作家传,共八页是设色画,并有题跋,跋中有其子小峰上款。后画家又画一本,也名为鬼趣图,又名为鬼雄图,共十六页。

《鬼趣图》在绘画技法上很有独到之处。画家用水将整张画纸打湿,然后作画。墨的渗透和渲染是泼墨山水的基本技法,把这种技法引用到人物(鬼物)画上,使技法和主题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出鬼气和鬼趣。

《鬼趣图》被不少人认为是揭露黑暗、讽刺不公的一把艺术匕首,贯注着罗聘深厚的人文精神。

《钟馗雨夜出游图》

《钟馗雨夜出游图》(局部)

元代颜辉的这幅《钟馗雨夜出游图》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该画描绘了钟馗在鬼族的簇拥下雨夜巡游的情形。画中七个牛头马面的鬼卒,头戴蒙军头盔,正击鼓簇拥钟馗夜游。

画家笔法浑厚流畅,人物塑造形象生动、细腻传神,艺术性极强。

《清金农画水墨鬼趣图》

《清金农画水墨鬼趣图》是清代画家金农创作的一套山水人物画册,共12开,分别绘佛像、山水、人物故事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用笔灵活古拙,佛像、人物、山鬼用笔滞涩朴拙,富有韵味。全画笔法生拙奇奥,设色清秀淡雅,意境幽深,为金农山水人物画代表作品。

《钟馗送嫁》

元王振鹏《钟馗送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以白描法画钟馗簪花骑驴,偕同鬼卒二十余,浩浩荡荡地护送小妹出嫁。

鉴于鬼卒们所持诸物,多蕴涵有祥瑞的寓意;加以画法与王振鹏细密工整的作风不似,因而推测《钟馗嫁妹》应属后代画家的托名之作。

《钟馗》

溥儒的《钟馗》作于“癸未(年)端阳节”。

《钟馗》全作以朱砂写成。民间认为朱砂有驱邪避灾之意,而钟馗是捉鬼王,二者结合在一起,寓意不言自明。

溥儒以写意的笔法、飞动的笔势来写稳如泰山的钟馗立像,在安稳中却有一种飒飒凛然之风。头、躯干与腿脚的三曲造型犹如京剧中的亮相动作,有一种不可一世的威严之势。

画面中的朱红之色,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和鬼相关的内容,主要为以佛菩萨超度亡魂为主题。

榆林窟第19窟-地狱图(目连变)-五代

榆林窟第19窟的地狱图,上层画着地狱中的审判者,院内两人站着交谈。下层是狱城,门楼入口处有两武士持牙旗把守,门里带枷罪人被赶入内,一道长围墙把内外隔断,墙内依次是:肢解狱、业镜台、阎王殿。

(图片来源:搜狐网、腾讯网、新浪网)

责编:朱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元节鬼画连篇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