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谈茄子故事与茄饼三种
TUhjnbcbe - 2023/4/11 21:09:00

“中元节吃茄饼。”

花糕员外

茄子是如今夏季里极常见的蔬菜之一,汉代似乎便有了踪迹。西汉末杨雄《蜀都赋》中说:盛冬育笋,旧菜增伽。

南北朝时期的茄子则普遍起来。

南梁诗人沈约《行园诗》里描绘道:“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北魏农书《齐民要术》卷二中记载种茄子法,并在卷九介绍了当时食用方式:缹茄子。

茄子成熟时人们主要食用它肥嫩的海绵组织,等九月茄子老了不堪食,再挑取其中结的种子。人们食用茄子,会选趁手的竹刀骨刀把茄切分破开,据说是铁刀更容易让茄子变黑。滚水焯过茄块去土腥气,细切葱白,熬油增香。静待一旁的茄子同葱白一块煮,熟时下椒薑末起锅。

隋朝大业末年,炀帝名茄子为昆仑紫瓜。帝王缘饰名称,我们却可从中判断隋时熟悉的茄子还是紫色。茄本意是指莲茎,唐代段成式记录了茄子的读音:“革遐反。今呼伽,未知所自”,其《酉阳杂俎》中写道:昔日段成式因临近节日的日子食用了数枚茄子,偶然间问工部员外张周封茄子故事。张回复说:也叫落苏。

家乡用方言说茄子的时候,人们仍把茄念成“gá”,不说“qié”的。外婆家虽然同是吴语地区,茄子却只认读为落苏——可叹源远流长。此书中还说唐时僧人曾炙烤茄子,味道不错。想来街边夜宵大排档烧烤的茄子,算有了文化可附会。

现在茄子果实的形状多样:倒卵形、长条形、扁圆形等,除了常见的紫色茄子以外,还有白、青等颜色。古时西明寺僧造玄院中就有一种从新罗传入的颜色稍白,“形如鸡卵”的茄子。值得玩味的是,英文中茄子的单词就是“eggplant”。原生样貌的茄子真的好像鸡蛋的。如今有名为白蛋茄的品种,可以想见古人遇见的茄子模样。

南北朝的缹茄子,还因为官清贫的蔡撙,留下佳话。唐人孙元晏写诗赞美“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有太守羹就是介绍他的故事:原来蔡撙做吴兴守的时候,不饮郡井。自己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作为日常食用。

林洪撰写食谱,最后还补充提了一句“茄、苋性俱微冷,必加芼姜为佳耳。”

宋人食茄,似乎格外重视储藏久放。《浦江吴氏中馈录》中各种瓜茄花样很多:糖蒸茄、糟茄子、淡茄干、鹌鹑茄……其中的糖醋茄的做法在元代沿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改称为“食香茄儿”:取新嫩茄切三角块,沸汤漉过,布包榨干,盐腌一宿,晒干,用姜丝、紫苏拌匀,煎滚糖醋泼浸,收入瓷器内。

明清《金瓶梅》里的“十香瓜茄”与《红楼梦》里的“茄鲞”,都在指明我国的一类腌制方法:鲝菜。我国江西茄子干,云南茄鲊制作的饮食习惯,与此风有关。

如今家常有的茄饼菜肴,比如川菜中有一道茄盒过江,很有名。茄饼要掌握火候,保证上桌后外皮酥脆不软。这种菜肴在明清时期却是作为七夕或中元节食,不同地区的茄饼还有差异。味道上可分咸甜,咸为肉咸,甜为豆沙芝麻之类。形状上主要有三类。

一种如茄盒,北方叫做茄夹。

清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中说:中元作茄饼荐先,镂茄作片,豏脍其中,裹以面,油漉之,燕京所谓“茄夹”。

一种如半月饺子形状,如今常州七月半,人家仍做茄饼。

民国《重辑张堰志》:又以面包茄丝油煎之,名落苏饼。

还有一种是茄丝和面糊摊煎。

清光绪《锡金识小录》:取茄细切,和肉调粉煎之,曰茄饼。

唐代《酉阳杂俎》中“昔段成式因就节下食茄子数蒂”也不确定作者说的是什么节日,或是错字。吃茄子推测时间为夏季,后世笔记里值得一提的也就是七夕与中元了。唐宋中元吃食与茄子是否有关,还不能妄断。

宋《清异录》中介绍阊阖门外的张手美家,每到节时专售卖节令吃食,中元节时,售卖盂兰饼餤。翻查元代资料出现了几则茄子食谱,与如今蒸茄盒类似。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嫩茄子(去穰)

右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题图:霍州圣母庙壁画

图一图六来自友人

恣恣

图二:白蛋茄

图三:元    钱选瓜茄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四:茄鲊

图五:常州七月半茄饼来自

糕呀糕的外婆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茄子故事与茄饼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