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TUhjnbcbe - 2023/4/6 12:27:00
贵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20822/11561970.html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家玩起了牙牌令,轮到林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说了一句《牡丹亭》里《游园》的唱词,这句用春天的生机强化了杜丽娘黯然伤感的情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其中表现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以下四句诗歌中每句分别指代一个传统节日,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②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④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A.中元节、清明节、重阳节、儿童节B.七夕节、清明节、冬至节、儿童节

C.中元节、儿童节、重阳节、上元节D.七夕节、清明节、重阳节、上元节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十九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4.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

5.请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比喻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彻底。

B.第②段通过对比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第④段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使命。

7.对结尾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句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B.从最终意义而言,“审判官”与“执刑者”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历史。

C.“执刑者”是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以斗争创造了历史。

D.本句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是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与表达效果。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下雪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9.试分析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

10.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哪些作用?

11.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12.作者认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与马克思所言的“每种事物都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有否共通性?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

(宋)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3.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

14.对本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B.作者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风、云、水、燕、泥等颇具初春气息的景物。

C.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以乐景衬哀情。

D.“未闻鸿雁”,可见音书相隔,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而“鹧鸪”啼声凄切,倍增寂寞哀婉之情致。

15.赏析划线句中“惟有”二字的表达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6.本文选自《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体裁)史书。

17.解释下列加点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吾其还也(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

20.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B.若属皆且为所辱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项王曰:“沛公安在?”

21.根据本文最后一段内容,分析晋文公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焚书辨

清·刘大櫆

①六经之亡,非秦亡之,汉亡之也。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

②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其法至于偶语《诗》、《书》者弃市。噫,亦烈!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迨项羽入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③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如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至其后之不肖,以至转而售之他人;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风雨之所漂摇,虫蚁之所剥蚀,而向之室庐乃始尺寸无复留者矣。彼不肖而残毁之诚无足怪,独奈何鬻而有之,顾遗其梁栋而不知惜也。

④呜呼!方沛公之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天下之诗书皆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则项羽不能烧;项羽不烧,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矣!

22.填入第②段横线处合适的一项是()

A.乎B.哉C.焉D.矣

23.作者认为“书之焚不在于李斯”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4.下列对第④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反复喟叹,表达了对圣人之全经不得保存的痛惜之情。

B.作者假设萧何能够并收六经,则可以使其避免被焚毁之灾。

C.作者认为沛公之入关是导致六经最终被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D.作者对萧何“刀笔之吏”的称谓中蕴含着不满与愤恨之情。

25.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顾况诗集》序

(唐)皇甫湜

①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洞庭朱实,华亭清唳,与虎丘、天竺诸佛寺,钧锦秀绝。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泠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

②君字逋翁,讳况,以文入仕,其为人类其词章。尝从韩晋公于江南。为判官,骤成其磊落大绩①。入佐著作,不能慕顺,为众所排,为江南郡丞。累岁脱縻,无复北意,起屋于茅山,意飘然,若将续古三仙,以寿九十卒。

③湜以童子,见君扬州孝感寺。君披*衫,白绢鞳头,眸子瞭然,炯炯清立,望之,真白圭振鹭也。既接欢然,以我为扬雄、孟子,顾恨不及见。三十年于兹矣,知音之厚,曷尝忘诸!

④去年,从丞相凉公襄阳②,有白顾非熊生者在门,讯之,即君之子也。出君之诗集二十卷,泣示余发之。凉公适移莅宣武*,余装归洛阳,诺而未副,今又稔矣。生来速文,乃题其集之首为序。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册)

[注释]①:“尝从”句:韩混于德宗建中二年()六月为润州刺史,辟顾况为判官、唐代节度使设置判官二人,分判参、兵、骑、胄四曹事。②去年:指文宗大和二年()。丞相凉公:李逢吉,字虚舟,敬宗即位,封凉国公。襄阳:指李逢吉于敬宗宝历二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事。山南东道治襄阳,在今襄樊市。

26.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者B.矣C.也D.焉

27.第①段画线句详写顾况家乡吴中风景的用意是什么?

28.下列各项分析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顾况擅长写古诗,尤擅歌行,这与他超常异俗,不受规矩的性格有很大关联。

B.“君字逋翁”,可见顾况倾慕隐士林逋,故晚年毅然辞官归隐“续古三仙”。

C.“真白圭振鹭也”一句不仅写顾况外形如洁玉白鹭光灿飘逸,且其品德亦如玉、鹭。

D.综观全文,由于皇甫湜感激顾况“知遇之厚”,对其诗集的整体评价就有失准之处。

29.概括本文写作思路。

七、材料作文

30.作文。

今天这个时代,已然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查到我们想要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了;而有人则说,有多少答案在等待着一个好问题。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八、其他

31.填空

汤显祖代表作有《紫钗记》、《牡丹亭》、《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临川四梦”。

32.填空。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33.填空。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_______色彩,并采用_______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根大影响、

参考答案

1.吴楚东南坼异乎三子者之撰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坼”“撰”“辰”“报”。

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拔”“兮”“骓”“逝”。

3.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故应为“七夕节”。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出自唐代元稹的《使东川·清明日》。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故应为“清明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故应为“重阳节”。

“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故应为“上元节”。

故选D。

4.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5.指出轰轰烈烈的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微不足道,意义不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

6.B“对比”错,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年革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7.D“一定的偶然性”错,“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8.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

9.运用设问修辞,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10.①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②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③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④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

11.①因为失去了哀愁的情怀,人们只能靠貌似饱满、热闹、富足的物质生活聊以自慰。②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因为人们心中不再有哀愁而导致精神空虚的状态;③警示世人,不要因为物欲的繁华而忘记哀愁;④提醒人们不要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而冷落充满怜悯之心的哀愁。⑤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盲从而丧失了自我,挤走充满梦想的哀愁;⑥呼吁人们亲近自然,拥有哀愁的情怀,获得心灵的充盈。

12.有共通性,在追求的同时必然会忽略一些东西。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

13.小令

14.C

15.“惟有”是“只有”的意思,说明除了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没有人理解。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之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1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字。

本词42个字,所以属于小令。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这些本身就是哀景,抒发的哀情。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诗句“此情惟有落花知”的意思是: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又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之情只有悲情的“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惟有花知此情,则无人领略之悲凉又曲曲传出。意境优美,情感真切,语言流畅。

16.编年体

17.没有还是

18.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9.B

20.B

21.自我认知清晰,有仁义道德,有*治远见。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意思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微”的意思是“没有”。

②“吾其还也”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回去吧”,所以“其”的意思是“还是”。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舍:放弃。以为:把……当作。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A.使动用法,使……削减。

B.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C.使动用法,使……灭亡。

D.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

D.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这句话体现了晋文公对秦穆公恩惠的感激和清醒的自我认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明晋文公自己是一个具有道德的仁者,不会以怨报德;“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的分析都体现了晋文公的*治眼光高超,具有远见卓识,明白要顾全大局,此时不宜出兵报复。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驻扎在函陵,秦*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也就离开了郑国。

22.D

23.李斯的焚书意在愚化百姓,而并不愿自我愚化。

24.C

25.本文针对历来认为的秦始皇、李斯焚书致使六经尽毁的观点进行质疑,通过事实分析,逐层推理阐明了六经焚于项羽,亡于萧何的观点。标新立异,对历史观点不做一概而论,深入具体分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把六经之亡的责任完全放在萧何身上,则略显求全责备,失于片面。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所在句子的含义:啊,真是恐怖阿!注意空格后的标点符号,以及整个句子的陈述语气,也就是所选语气词既表达感叹又表达陈述语气,而四个语气词中“乎”多表达疑问语气,“哉”多表达感叹语气,“焉”多表达陈述语气,能表示感叹语气又表示陈述语气的只有“矣”。

故选D。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关键句“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可知,意思是说李斯的焚书意在愚化百姓,而并不愿自我愚化。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方沛公之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意思是,刘邦入关的时候,就是六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可见并不是说沛公之入关是导致六经最终被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选C。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意义的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全面的看待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可知:“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对其中的“六经焚于项羽,亡于萧何”的观点的积极意义给予肯定,但“把六经之亡的责任完全放在萧何身上”则又显得片面,要给予否定。

参考译文:

六经的消失,并非秦朝使之灭亡,是汉朝灭亡的。诗书典籍的焚烧,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到诗书典籍的灭亡,不是肇始于秦始皇,而在于萧何。怎么讲?

李斯恐怕天下读书人是古非今,就禁止天下人私藏诸子百家的典籍,这种禁止法的严厉程度到了偶尔提到禁止的内容的人会遭到弃市之刑。啊,真是恐怖阿!但是他这样的做法,只是用来使老百姓做思想蒙昧的人,而不想自己也变成没知识的人。所以有这种说法,不是博士官的书,都下令让执法者烧掉。但博士官的藏书都还是在的,没有被焚烧。等到项羽入关,杀了秦朝投降的子婴,收罗宝贝女人,烧了秦的宫殿,大火持续3个月没有熄灭,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自此化为灰烬,消失殆尽没有一点剩下。如果项籍没到秦国,没有进行咸阳的屠杀,李斯烧也不能烧尽。所以说对诗书典籍的焚烧,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

我认为萧何是汉朝的功臣,却是六经的罪人。为什么?刘邦到了咸阳,所有人都争夺钱财宝贝,萧何却收罗秦的资料档案,汉朝廷因此知道了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实力强弱的所在。但萧何对于秦博士官的藏书关于对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却没听说过他有多珍惜收藏。也许他认为这些书无关稳固汉朝国内统治,国外扩张。所以他熟视无睹。现在有钱人给他们子孙遗产是好房子,到了他们的子孙不争气,不对房屋进行修缮,反而让其陈旧,到了最后转卖他人;有的买卖房屋的,把屋上砖瓦取去,只剩下栋梁;被风雨动摇,被虫蚁噬咬,邻居又偷去当柴烧;原来的好房子,什么都没留下了。那种不争气让其陈旧,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为什么说买来的人不珍惜剩下的栋梁呢?

哎!刘邦入关的时候,就是六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天下诗书典籍都没有了,只剩下博士官这个职位还在。那时候,就是千钧一发。而且圣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档案,轻重大小如何?假如萧何可以把圣人典籍和法制档案一起保存,那么圣人的思想典籍还在。啊,萧何这个人,只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小书记官!

26.C

27.是为写顾况做铺垫,顾况的禀赋和资质都来源于吴中美丽的风景。

28.D

29.先从吴中的自然美景入手,引出顾况诗文的特色。再简介顾况生平与为人;接着回忆自己与顾况接触所留下的印象;最后交代作序的背景和缘由。

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句子“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的意思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此处为判断句,并且是句末,“者”一般用于句中停顿,“矣”表感叹语气,用在此处不合适,“焉”不用于判断句,“也”一般用于句末表判断,所以此处用“也”,最合适。

故选C。

2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由句子“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洞庭朱实,华亭清唳,与虎丘、天竺诸佛寺,钧锦秀绝”可知,州的山水景色,风姿独秀,瑰异奇丽。太湖中的异石,洞庭山上的桔子,以及华亭的鹤鸣,与虎丘、天竺诸佛寺,一个接着一个,秀丽无比,令人欣赏不迭。由此可知,吴中的风景非常美丽。

由句子“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泠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可知,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先生的秉赋,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擅长歌行尤其是七言歌行,气势奔放飞腾,往往就像能够穿透苍天的心脏,探出月亮的腋下,出人意外的惊人之语,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由此可知,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所以,先生的秉赋,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景色描写是为写顾况做铺垫,顾况的禀赋和资质都来源于吴中美丽的风景。

2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对其诗集的整体评价就有失准之处”错误。由原文“三十年于兹矣,知音之厚,曷尝忘诸”可知,从那时起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由此可知,原文只是说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但是对其诗集的整体评价并没有有失准之处。

故选D。

2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文章第1自然段,由原文“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洞庭朱实,华亭清唳,与虎丘、天竺诸佛寺,钧锦秀绝”可知,先从吴中的自然美景入手;由句子“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泠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可知,再引出顾况诗文的特色。

文章第2自然段,“君字逋翁,讳况,以文入仕,其为人类其词章。尝从韩晋公于江南。为判官,……意飘然,若将续古三仙,以寿九十卒。”主要简介顾况生平与为人。

文章第3自然段,“湜以童子,见君扬州孝感寺。君披*衫,白绢鞳头,眸子瞭然,炯炯清立,望之,真白圭振鹭也。……”接着回忆自己与顾况接触所留下的印象。

文章第4自然段,由句子“去年,从丞相凉公襄阳,有白顾非熊生者在门,讯之,即君之子也。出君之诗集二十卷,泣示余发之。凉公适移莅宣武*,余装归洛阳,诺而未副,今又稔矣。生来速文,乃题其集之首为序”可知,最后交代作序的背景和缘由。

翻译:

苏州的山水景色,风姿独秀,瑰异奇丽。太湖中的异石,洞庭山上的桔子,以及华亭的鹤鸣,与虎丘、天竺诸佛寺,一个接着一个,秀丽无比,令人欣赏不迭。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先生的秉赋,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擅长歌行尤其是七言歌行,气势奔放飞腾,往往就像能够穿透苍天的心脏,探出月亮的腋下,出人意外的惊人之语,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李白、杜甫都已死了,除了先生之外,还能与谁交往呢?

先生字逋翁,名况,由进士进入仕途,他的为人和他的文章风格相似。先生曾经跟随韩晋公到江南任节度判官,屡次建立很大的功绩。入朝任著作佐郎,不能委曲求全,苟且取容,被众人所排斥,出任江南郡丞。过了几年,才弃官而去,不再有北上长安谋官的意向。在茅山盖了屋子,意度飘逸,就像古代的三茅君又出现了。最后,寿终正寝。

我年幼时,曾在扬州孝感寺见过先生。先生身披*衫,穿着白绢鞯头,眼珠明亮,炯炯有神。望过去,真像一块高洁的白玉,像一只飞翔的白鹭。见面交谈后,非常高兴,认为我像扬雄、孟轲,但对来不及见到我成名感到非常遗憾。从那时起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

去年,凉国公李逢吉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我跟随他镇守襄阳,有人告诉我,有个叫顾非熊的人,在门口求见。一问,原来就是先生的儿子。他拿出先生的诗集二十卷,哭着给我看,请我阐扬它。这时,正好李逢吉改任宣武*节度使,我整顿行装,随他一同回到洛阳,因此虽然答应了,但没有实践诺言。现在已经又过去一年了。非熊来催促,于是写下以上文字,题在集子的开端,作为序。

31.《邯郸记》《南柯记》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32.《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33.浪漫主义色彩寓言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