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这是一个国内外人们都非常重视的节日——圣诞节。在经过平安夜的洗礼后,一年一度的圣诞老爷爷准时地架着麋鹿、背着礼物来到我们的身边。
商铺、街道、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圣诞树、荧光棒、圣诞爷爷的贴纸海报遍地都是。看着这副场面,刚下班的宝妈苏苏却着实高兴不起来。
平安夜的晚上,孩子兴奋地回到家就跑向自己,满脸期待的问道。
“妈妈,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老师说明天会在教室里放棵圣诞树,树上挂着许多包着礼品盒的礼物,明晚就给我们分了!妈妈,我们怎么过啊!”
对于圣诞节,苏苏也非常喜欢这个节日,毕竟街道上很热闹,不过怎么陪孩子过节,倒是个难题,这还是孩子懂事起,第一次知道圣诞节这个节日。
“别急,妈妈明天就给你惊喜。”
话罢,苏苏转过身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求助信息,“万能的朋友们,求求你们告诉我,怎么跟孩子过圣诞节让他们更开心?”
她本以为,朋友圈的好友会给她详细的建议,没想到一个小时后,她再看朋友圈的评论后,眼圈都红了起来。
“外国人的节日?过它干嘛?”
“过洋节?还是中国人吗?崇洋媚外?”
朋友圈的骂声,让苏苏眼泪唰唰掉下来,她只是想好好陪孩子过节,谁曾想,会有这么多人来骂她。
中国人过不过圣诞节?网友和明星这样说
在网上,网友普遍流传着这三种说法。
说法A:圣诞节说到底也只是个商家谋利的节日,只不过这个商家由双十一、双十二的线上模式转变成了线下模式,大家过圣诞节都只是图个快乐,喜庆,没有那么多的歪歪理。圣诞节只是个文化节日,谈不上*治。
说法B:圣诞节就是个“洋节”,基督教的节日,跟我们中国人没有任何关联,为什么要崇洋媚外,大力推崇这个节日?外国的大人、小孩都不过我们的春节,我们为什么过他们的春节?自己看低自己,瞧不起你们!
说法C:12月21日晚,游戏有攻杀活动;12月23日晚,啊,新番要更新了;12月25日晚,咦,今晚游戏更新,什么今天是圣诞节?圣诞节就圣诞节呗,“雨我无瓜”。
也就是说,对于圣诞节,网友的看法是:能过、不能过,不关我事。
那么,公众人物和明星们对圣诞节的看法呢?
梁宏达老师的看法是:我不过洋节,但是我不过反对别人过洋节,生活中多些快乐总是好的,洋节与文化和*治关系不大。
安徽卫视主持人周群深夜发微博晒照:给自己的孩子庆祝圣诞节。
看见照片中三个小可爱,兜妈的心都要被暖化了。由此可见,周群也崇尚着陪孩子过圣诞节,“崇洋媚外”这一说法,在这里定义并不合适。
可是,周群的这则微博在发布不到数分钟,就被网上说法B的键盘侠爆破了。
周群看到这些网上喷子,心里一定非常委屈,自己累死累活给孩子准备过圣诞节,还要受网上喷子的嘲讽,上哪说理去?
说到底,她只是想作为一名母亲,在圣诞节给孩子带来欢乐罢了。
圣诞节只是西方节日?初中*治课本就给了答案
圣诞节,又名“耶稣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
一开始,圣诞节只是宗教节日,但是十九世纪,圣诞卡和圣诞老人的出现,让圣诞节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也逐渐在北欧流行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广,整个欧洲、北美洲都过起了圣诞节,在某些国家,圣诞节相当于国内的“春节”,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十九世纪中叶,圣诞节的习俗传播至亚洲,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通过圣诞节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圣诞节一开始只是宗教节日,后来圣诞卡和圣诞老人的出现,让这个节日“摆脱”了宗教的帽子,或者说扩大了它本身的含义。
现如今,圣诞节已经成为一种西方文化,它不仅是耶稣节,更是西方人们心里的思想寄托。
那么,圣诞节传播到亚洲,传播到我国境内,我们要如何正确面对它呢?其实,初中*治课本就给了我们答案。
进入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就朝着全球化发展,其中自然也包括文化全球化。
定义: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们不妨将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共同体称之为“全球化文化”
在这种理论下,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圣诞节可能不单单只是西方节日,它也许会成为全球的狂欢日。
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海纳百川,吸收外国精华文化。
孩子过不过“洋节”,真比想象中更重要
1.圣诞节的仪式感对孩子更重要
前段时间,*晒出给儿子等等的生日礼物。礼物并不贵重:妈妈亲手织的一条围巾、爸爸亲手做的一个蛋糕。
但是,*和*为了给孩子准备生日礼物,提前一个月就筹备起来。*在工作时间中挤出时间织围巾,*则是在做蛋糕上积累了无数次失败的经验。
总之,最后结果是圆满的,父母的心意等等感受到了,他在生日这天享受着父母精心准备的祝福,过的非常快乐。
其实,孩子们过不过“洋节”可能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些节日中是家长给他们带来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非常简单,就是家长给孩子们准备的惊喜,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传递给自己的爱。
幸福的家庭离不开仪式感,仪式感会让孩子们觉得幸福,让他们学会感知爱、传递爱、学会爱。
《小王子》中,就有一段关于仪式感的对白。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这种家长们精心准备的与众不同的日子。
家长怎么在圣诞节给孩子创造仪式感?其实非常简单,给孩子们写一张圣诞卡片、做一棵圣诞树,陪孩子在街上逛一逛,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2.过“洋节”可以让孩子更懂得中国传统节日
说到这一点,兜妈也有些不好意思。
前些天,小小兜噘着嘴跑过来,冲兜妈喊道:“妈妈你骗人。”
兜妈愣住了,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搂住孩子,笑问道,“小宝贝怎么了?妈妈骗你什么了?”
经过一番详谈才得知,原来小小兜的幼儿园里举行问答比赛,其中一道题这样问道: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是什么?
小小兜立刻回答: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
没想到的是,幼儿园老师又问:“那么国外影响最大的*节叫什么?”
这道问题一出,小小兜立刻惊讶的回应:“国外也有*节?”
“你真笨,是万圣节啊!”旁边的孩子附和道。
由于兜妈并没有给小小兜介绍国外的节日习俗,让孩子在这道题上面吃了亏,还受了嘲讽。
其实,国内的节日和国外的节日都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在给孩子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顺道给孩子介绍下外国的著名节日,例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多些知识,另一方面反过来也会加深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炎*子孙!
3.过洋节,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恩与分享
让孩子过“洋节”,并不一定就是崇洋媚外,毫无意义,这些节日也可能孩子受益匪浅。
圣诞节,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圣诞卡片,让孩子写上自己的祝福,分给自己的朋友,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孩子交到更多朋友,还会知道“分享”二字,让他们懂得分享的快乐。
感恩节,我们给孩子介绍感恩节的故事,让孩子学会知恩图报。
谁说过洋节就一定是“崇洋媚外”?
只要家长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孩子过“洋节”的时候,不要忘记中国传统节日,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那么,偶尔过一两次“洋节”,就可以让孩子获益这么多,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只是兜妈一家之说,对于“该不该陪孩子过圣诞节”这一说法,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在评论区畅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