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珍贵史料讲述女儿眼中的广陵王
TUhjnbcbe - 2023/3/17 20:43:00
北京儿童皮肤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王柏龄

重建扬州五亭桥捐修残碑

民国扬州名人王柏龄为家乡扬州做了诸多贡献,川流不息富有浪漫风情的淮海路,就出自这位当年的省建设厅厅长之手。昨天,旅居台湾的王柏龄长女、散文家王文漪出版于年的《王文漪自选集》,以及由台北扬州同乡会编订的《扬州乡讯》合订本现身,饱含真情的文字里,再现这位民国“广陵王”的传奇人生。

撰文追思王柏龄

“先父坚信抗战必胜利”

出身于书香之家的王柏龄是扬州人,年加入同盟会,年参与筹备创建*埔*校,曾历任*埔*校教育长、中央陆**官学校教授部主任、长江要塞司令。年退出*界,任江苏省*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等职。他为家乡扬州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如邀约乡贤乡绅倡募修建了史公祠、五亭桥、熊园、法海寺、平山堂等处。

翻开泛*的《王文漪自选集》,在作者小传中写道:“王文漪出身于书香革命世家,父亲毕生奔走革命,初二次革命失败后,其父亡命东瀛,其母躲到邵伯乡下,终日忧心如焚。次年春,王文漪诞生于邵伯,家庭和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她独特的性格,既憧憬革命,又喜爱文学,更醉心大自然,还梦想隐居。”

天资聪慧的王文漪中学就读于久负盛名的省立扬州中学,在校期间作文即被选入全国中学生文选,大学读金陵大学历史系。

书中收录了《中元节思我父》《父亲与*埔》等回忆王柏龄的文章。王文漪提到,年中元节,父亲王柏龄未能亲眼看到抗战胜利,便在成都谢世了,“我父亲弥留时坚信抗战终有一天胜利,而他的尸骨也终有一天归葬故里。抗战终于胜利了,父亲的尸骨也终于在前年秋天迎回故乡——扬州,并公葬于他生前游踪所寄的瘦西湖畔。”

浓浓乡情跃然纸上

父亲主持重修五亭桥景观

年的《扬州乡讯》合订本中,第40期刊发了关于“乡贤王茂如(王柏龄)先生”的纪念专辑,收录了扬州友人撰写的《扬州访旧录》等大量回忆文章,并配有五亭桥照片,浓浓乡情跃然纸上。

在《忆我故乡》一文里,王文漪充满感情地回忆起*牵梦萦的故乡:“我是人,我爱!我是扬州人,我爱故乡!文化悠久,扬州也文风雅丽,文人诗人,书画名家辈出,而文化的韵味似乎已经糅合到扬州人的生活里,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就是普通人家,也都拿得出一些家藏文物,而庭园假山,莳花品茗,养鱼种竹,吟诗论文,更极富于生活艺术。

在王文漪的笔下,故乡风景秀美非凡,“瘦西湖一湾碧水,柳暗花明,五亭桥,那一个又一个的别致桥洞,走遍,还没有看到有和它相同的。”在平山堂,有青松翠竹,有古寺钟声,有欧阳修读书处,还有一座半隐山坡,“‘平远楼’三个大字是父亲所题,想来是父亲留在人间的几个最大的字了,现在不知故乡风景是否依旧。”

王文漪还记得“犹记童年时,桥上一座亭子也没有了。后来还是先父邀约乡贤乡绅,重整瘦西湖风景时重建的,才恢复旧观。”

遗憾的是,王文漪直至去世也没有能够重返故乡,可她在文章中寄托了对故乡的无限怀念之情,她写道:“五亭桥啊五亭桥,只有常系我梦中了!”

王蓉文/图

责任编辑:刘燕

本文来自扬州日报-扬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作者/来源: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贵史料讲述女儿眼中的广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