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11)
(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积累应用13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4),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5),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6)烟笼寒水夜笼沙,。(《泊秦淮》杜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气质庸容以偏概全离群所居超今冠古
B.造旨高深技艺精湛不懈追求不谋而和
C.匪夷所思雕琢庐火纯青物我两忘
D.无可辩驳塞进衣兜和蔼可亲格物致知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靠的_____________。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出了案子,首先关乎的_____________。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认了错,回家去。”费孝通说乡土中国的最高理想是“无讼”,就好像足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双方的规则,而犯规的代价_____________。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首要的技能_____________。
①不是金钱和利益,而是名声和面子②不单是被罚,更是整个团队的耻辱③不是赚钱致富,而是分辨善恶美丑④不是商业和法治,而是道德和礼治
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二阅读52分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8题。(12分)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
——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
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③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④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________________。
⑤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⑦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