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站在泾河边回头就看见东边有怀抱那么大一团朦胧的红球,就像红色的纱布包裹着一盏灯,心想是谁在放新奇的风筝吧,再细看好像是月亮。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真的是月亮啊,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月亮……”岸边等孩子的大人们也纷纷称奇。不久天黑尽了,月亮升的更高了,已经变成了一个*色的大盆。天空呈现一种深黑蓝色,一道云彩托着月亮,看上去就像开了滤镜和十级美颜的照片。深夜靠在落地窗前,望着高空白玉盘似的月亮,翻开日历才想起明日便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今晚的月色才如此独特。孩子边看书边说:“那明天就是**节了,花所太爷就会回来看我们了……可是我看不见他……”高先生伸手在孩子脑袋上摸了摸。
“嗯,对的,只要你想太爷了,就可以说出来,太爷一直都会看到的。”我轻轻告诉他。
我想《寻梦环游记》里说的没错:“也许我们无力阻挡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必将与家人与爱人生死相隔。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类的记忆,便是对灵*的延续。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我对江米条有很深的感情,更多是因为外婆。那时候周五下午放学路过外婆家门口,时常会去混饭吃。没多少零食,偶尔外婆会给我拿几根江米条,糯米做出来的金*酥脆的外皮上沾满白糖,里面是白色的空心。并不太馋甜食的我,自此记住了江米条,我们那儿叫“金棍儿”。现在,去超市路过干果区,总忍不住多看几眼江米条,每次就会想起外婆微偏着头笑的眼睛眯了缝的样子……
那时候我坐在土灶前填火,外婆在铁锅里炒菜蒸米饭,记不清说过什么,可是外婆总会开怀大笑。桌上总有炒酸菜,同样一道菜,经外婆腌制再炒出来的味道,我们无人能复制。几道家常菜,绵绵的土豆焖米饭,白瓷酒杯里是外公自酿的玉米烧酒……其实,我早已不记得那些日子是不是有太阳,但脑海里总觉得笑的开心的外公外婆是面向着太阳的。
多少年后遇到了很多人和事,我才知道人生本不是一杯糖水,甜味是自己品出来的。乐观和勇敢、宽容和善良,才是面对一切最好的状态。外婆没有给我讲大道理,那个娇小麻利的身影却让我慢慢学会了很多。思念无声,心底早已翻江倒海。
外婆离开后不久,这边的老爷重阳节也走了。一楸一楸堆起来的*土上很快就长出了麦苗,晚辈们在坟前烧的纸钱,不知道够不够老爷在那边当个富翁了?看着桌上摆放的照片,儿子低头说着想太爷了,女儿背过身对着墙角抹眼泪,惹得奶奶也伤心不已。
一辈子那么长,做生意养育后人,帮助乡邻,看似平淡却能书写一本故事了。老爷平日里:常念他人好,常记他人情,不想着自己帮了别人要回报,不抱怨。奶奶有时候念叨起以前给人帮忙的事,感叹几句,老爷总会制止:“你看你老说那些有啥意思。人各人有个人自己的生活……”
老爷和奶奶是娃娃亲,两人生活了近80年,不论发生了什么,两人都相互陪伴,大家都知道老爷娇惯奶奶。我还记得五年前老爷笑呵呵说的:“那不管,老婆子就是要惯的,管着干撒呢……”经典语录啊!比起这,一辈子几十年,霸道总裁言情剧弱爆了。
高先生小时候一直在他们身边,耳濡目染教会了他很多。为人厚道实诚,善良敦厚,宽容待人,爱护家庭,不抱怨……好的品性,一辈辈传承。烙下的印记养在了骨血里,未曾遗忘。
“不必害怕别离,只要还爱着,只要还记得那个想念的人,一定会在某一刻,以一个温柔的姿势拥抱你,和你重逢!”我看着月亮,你们是不是也在看着同一个月亮?还是你们也看着我们?#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