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日本人117幅中国画,留住了100
TUhjnbcbe - 2023/2/10 13:3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ivk_sa=1024320u

年,一个叫青木正儿的汉学家来到北京游学!

那时候,大量洋人、洋货涌入北京,社会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青木正儿是警觉而敏感的,他发现西方人爱东方景的同时,北京人却在望着西洋镜!他觉得这样下去,总有一天,老北京会变了味道!

于是,他向资助他来中国学习的日本东北大学,申请了经费,花钱请中国的画工,把北京城的生活图景与风俗习惯、穿着打扮,画了下来!

那个画师叫做刘延年,他按照青木的要求,一共画了画。包括岁时、礼俗、宫室、服饰、器用、市井、娱乐等方面。

这些画真实、美好而准确的留住了当时北京城的样貌!

后来,这些画被青木带回了日本,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出版,只是封藏在东北大学图书馆内!

直到年,日本的平凡社才注意到这些图。他们决定叫中国文学专业出身的内田道夫为画作注解,出版图书,将其收录在“东洋文库”之中。

于是,年,日文版《北京风俗图鉴》问世了。不过当时仅仅是黑白影印本。到了年,彩印版本的书籍才正式问世!

那时候,这本书不仅深受日本人喜欢,中国的学者们也爱不释手。就连老舍看到这本书时,都忍不住感慨:“中国也没有这么全的风俗图谱”!

那么这本书,究竟有多全?多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二!

什刹赏莲

什刹赏莲

北京城北鼓楼大街西边有个什刹海,每年六月,这一带会聚集很多人来赏莲。

说是赏莲,其实也不单单是赏莲,因为这里可以满足北平城老百姓的各种喜好!

当时,什刹海边会有唱京韵大鼓的、变戏法的、卖膏药的、摔跤的,甚至还有拉西洋景的!大家累了的时候,旁边还有茶馆,馆子里不仅有卖茶的,还有酸梅汤、汽水、八宝莲子粥等等!

上图便是当年什刹海边的真实场景,你会发现这些留长辫子的古人,也是蛮有情调的!

二闸河灯

二闸河灯

北京城区到通州的运河上,有个“二闸”,那里曾经是放河灯最有名的地方!

当时的中元节,放河灯必不可少。二闸作为一个集散地,过节时候会有数万人聚集,场面甚是盛大。

因为人多,这里成了景区一样的场所,还有了秧歌戏、狮子戏等。

久而久之,人们来此除了放河灯,还能喝茶、看瀑布、往旋涡里扔铜币!

从图片可以看出,当时的河灯蛮漂亮的,有船灯、鱼灯、还有荷花灯。

拖床冰嬉

拖床冰嬉

冬至过后,河床的冰都会冻得坚硬。那时候,北京城的人们就可以出来快乐的滑冰了!

滑冰时候,可以单人用冰鞋来玩,也可以大家一起滑冰床。

这样的快乐,现在越来越少了,实属遗憾。

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冰床上的人还蛮悠闲的,竟还有抽烟带子的!

看过了老北京人悠闲的户外生活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一些礼仪风俗!

结婚

老北京的婚礼是很有仪式感的传统婚礼。

婚礼前,就需要给亲朋好友寄上请柬,搭好棚子。

搭棚

婚礼前一天,要送妆!就是把女孩的嫁妆先送到男方家里去。

送妆

婚礼当天,讲究有很多。比如:

新郎家的迎亲队伍中要有喜轿、乐队,女子一个,男子四个或六个那个迎亲的女子,需是个生过男孩子的有夫之妇新娘家里的送亲太太也需要是个同等资格的新娘乘坐红色轿子,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乘坐绿色轿子新郎走的时候,还有偷走新娘家一对“子孙碗”

上轿迎亲

迎亲的队伍很是声势浩大,一路吹吹打打,还吆喝着“开道了”!

结婚是人生中最为要紧的一件事,所以婚礼大都是极尽所能的豪华,有些堪比皇宫中的銮驾了!

到了男方家里后,夫妻二人要拜天地、行合卺之礼。第二天才是拜祖先,向父母、亲戚请安。第三天,则是拜家庙!之后,还得挑个日子,扫墓。

拜天地

合卺

此外,婚礼当天要喝交杯酒,就寝前还要一起吃长寿面。房间里的长明灯,会亮一整夜。

第二天回门,回女方家,但是日暮前,要折返,回到夫家。

旧式的婚礼虽然繁琐,耗时久,却拥有满满的仪式感!

婚礼过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老北京城的房屋居所!

房屋居所

王府门前王府花园

北京王府井一代,明清时期有许多王府存在,曾经有很多亲王、郡王住在这里。

王府的门前一般会有拴马桩、上马石,就好比如今的停车场!

院子里鲜少植树,会铺着许多大型砖。而花园,喜欢模仿苏州园林,引假山、花木、鸟鱼入景。

房屋全景

北方缺少木材,特别是旧时的北京,都是砖盖的四合院。

有钱人家可以豪华一些,分里外院,有上房、正房、厢房、门房等等。贫穷一些,就没有这么豪华了。但也会用四四方方的墙圈起来!

此外,有钱人家的闺房也是很不错的!

闺房

旧社会女子,若是投胎到富贵人家,整日做做女红,玩一玩,使唤使唤丫头,逗逗孩子,也是蛮幸福的。大抵就是《红楼梦》里的那种生活。

书中还有一幅农家工作图,与上面的王府,形成了强烈对比!

农家工作图

显然,当时北京的老百姓,生活是没有那么富足的。他们需要辛苦劳作,才能生存。住着是草房子,活也蛮多,连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也不能闲着。

不过,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农民,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我们的根本!

服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服饰:

男子服饰女子服饰

当时的服饰叫“旗袍”,是清朝旗装的普及版本。

男子的衣服,主要是长衣搭配坎肩或马褂,那就算是当时的正装。

妇女的话,满族喜欢穿长衣,而汉人喜欢短上衣加裙子。

旗人女子汉人女子

显然,旗人女子华丽,汉人女子素雅;旗人女子奔放(跷二郎腿),汉人女子含蓄。

此外,图片中明显能看出汉人女子缠了足,是三寸金莲。缠足这一习俗虽然延续了很久,却着实是一件万恶的陋习。

书上还有许多关于服饰的画,如下:

衣服裙带朝服礼冠便帽

满人入关,建立清朝后,主要要求男子统一的服装,剃发留了辫子,对女子却没有这样的要求,还可以保留传统服饰。

器物

再来欣赏一些当时的器物:

厨具水具梳妆用具小孩玩具

老北京的烟火气

此外,老北京也是很有烟火气息的一座城市。

当时的市井集市有很多,赶集的时候,周围村落的人都可以去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老北京夜市也很发达,夜市是当时晚饭后散步的最好去处,一般都是卖一些日用品。

夜市

图中夜市的小摊贩,就是在卖一些日用品,有镜子、扇子、灯等等。

比赶集更加红火的,要数庙会。

当时,北京城庙会特别多,几乎天天有。最著名的要数隆福寺庙会。那里所出售的东西,从布匹到古董,日用品到花鸟鱼虫,就没有不卖的东西。

老北京人的快乐,很多时候也是从“买买买”中体现的!

卖花钿

精致的老北京女孩子们,还很喜欢买花钿,来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

花钿的种类很多,细花、蝴蝶、绒球,都很好看。她们或戴在头上,或别在胸前,配上姣好的面容,令人赏心悦目。

街上还有各种实用型的手艺人,有剃头的、补锅的、磨刀的、等等。这些人在维持生计的同时,都能帮助大姐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不难看出,当时北京城的生活,算是温馨又有品质了。

吃喝玩乐

老北京的生活,比想象中还要奢华、悠闲许多。

饭馆茶馆打茶围打麻雀养鸟斗蛐蛐童子嬉戏

大人吃饭、喝茶、养鸟、斗蛐蛐、打麻将,小孩自由的玩耍。当时的生活实在令人羡慕。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

看戏看皮影观赏傀儡戏

闲暇时可以听书、看戏、看皮影、看傀儡戏等等,生活多姿多彩!

当时最流行的,自然是京剧。京剧在那个时候,已经是“西皮”和“二*”融合为“皮*剧”,成为了成熟的京剧了。

此外,还有旱船、秧歌戏、莲花落、道情等。

然而,可惜又可怕的是,当时流行于北京城中的这些百花齐放的技艺,如今一个个濒危,成为了非遗!这是值得警示的一件事情!如果真的不传承下去,以后要看这些,只能靠看图谱想象了。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给大家展示了许许多多一百年前老北京的风俗图景了!但是,这些在这本书中仅仅是一小部分内容。还有许多是今天一次讲不完的。

另外,书中除了大量图谱,还有经典的文字解说,都是权威的文献注解。

比如这篇讲中秋拜月的:

你会发现,中秋还叫八月半,还要画纸马,比现在有趣多了!

正因为这本《北京风俗图谱》对研究老北京风俗,甚至研究中国传统风俗意义重大,我们才大费周章,花四年的时间去和日本交涉,将其拿了回来,出版称中文版!

虽然,当时青木正儿用中国画师画中国,却把画稿拿到日本藏了起来,让人很不舒服。

但是,依旧感谢他,为我们保留下了如此完整的风俗图谱,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一百年前,了解过去!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翻开更是觉得惊喜。厚厚的一大本,足足页!每一页,要么是如杨柳青年画般的精美图画,要么是珍贵的民俗资料。读来令人感动,翻来叫人爱不释手!

打开书,就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穿越到了旧时光。一边翻阅,一边想象自己在老北京逛夜市、逛庙会、听戏、斗蛐蛐、滑冰、放河灯等等,简直太治愈了!

所以,收到书的今天,青鸟忍不住给大家推荐!它真的是太超值了!这样的一本书,读的时候是一种享受,摆在家里都彰显品位。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购买一本,或读、或收藏、或送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青鸟自己已经买了两本了。一本拿来翻阅,一本用来收藏。对了,大家可能会发现我的很多图片有阴影,那是因为此刻的我,熬着夜,一边读、一边写、一边拍,就为了推荐给大家!真心希望你能喜欢!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需要有人还了解,来传承!谢谢大家,欢迎转发!

我是

青鸟诉音尘,热爱传统文化的小小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日本人117幅中国画,留住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