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姐姐的爱乐之程I揭秘不落夫家的
TUhjnbcbe - 2023/2/6 21:11:00

最近在芒果TV的音乐旅行节目《姐姐的爱乐之程》里,姐姐们尝试了独特的“惠安女”装扮。几位姐姐穿上传统的惠安女服饰自有一种别样的风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惠安女”的那些事儿。

“惠安女”顾名思义指的是生活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特殊女性群体。她们以勤劳的品质、独特的服饰以及特殊的风俗闻名于世。

1、惠安女的由来

相传远古时期,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迁徙到这里,与当地的古百越人融合而形成古闽越族。秦汉时期,中原战士征战到此后留下来戍守,其后迁徙到此时汉人越来越多,汉人与古闽越人融合形成了现在汉化了的闽越族。

2、独特的服饰

传统的惠安女服饰由典型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组成,再加上一个*斗笠。被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头脸部被裹得严严实实,戏称为“封建头”。上衣窄短,基本款式类似汉式右衽挖襟衫,长度只到肚脐以上,连袖管都紧贴着手臂,所以在解放初期被戏称为“节约衫”。肚脐到腰以上部分露在外面,未婚的女人腰间系宽宽的彩带,已婚的女人则系以银腰带。据说银腰带为结婚时夫家所给的聘礼,能展示家庭的财富多少。裤子裤管宽大,差不多为一般裤子宽度的两倍,是普通裤子用料的两三倍,所以被戏称为“浪费裤”。

惠安女服饰上可以看到很多少数民族服饰的痕迹。*色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上衣和腰饰像傣族服饰;而服饰上的蝴蝶图案和头饰中的蝴蝶造型则类似古百越民族的原始族徽或图腾。

年时候惠安女服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特殊的风俗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个“不落夫家”或者“长住娘家”的习俗,她们在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每年只有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以及农忙的时候才能回到丈夫家,但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得马上返回娘家。一直到生完孩子以后才能名正言顺地长住夫家。她们生孩子不能生在娘家,必须在生子当晚赶回夫家去,因此有常有产子于路上的情况发生。

新婚和没有生育过的妇女出门时是要在脸上用布遮挡的,即使自己丈夫也不能看到。只有在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这就造成有的夫妻结婚多年,丈夫在路上碰到妻子都认不出来的奇怪现象。

因着这些陋习,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惠安女集体自杀的惨剧。每次集体自杀,“少则二三人,多至五六人”“多属豆蔻年华,具有姿慧之女子”;

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这些陋习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的惠安地区已经基本没有这些习俗了,往日惠安女那些悲惨遭遇,也逐渐封存在了过去的时代里。

4、勤劳的品质

惠安女特别吃苦耐劳。当家里的男人出海捕鱼或外出经商时,惠安女便留守家里,里里外外粗活细活一肩担。走入惠安乡间,到处可见骑着摩托车穿行、铲沙土、搬石头、挑重物的惠安女。而男人则在家负责照顾小孩及做一些轻松的细致活,是典型的“女主外男主内”的母系社会遗存习俗。因此在福建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要嫁就嫁福州男,要娶就娶惠安女。

惠州女的勤劳贤惠有口皆碑。

年,8名惠安女驾舟上大竹岛开垦农田、挖掘水井、种植果树,前后长达15年。大竹岛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别名:八女岛。

年,惠安女们用柔弱的身躯战天斗地修建乌潭水库,为表彰和纪念她们的辉煌功绩,水库被命名为惠女水库。

结语

千百年来,惠安女子在这片海边的土地上栉风沐雨,用她们的柔与韧完美诠释了女性的力量。也使惠安地区成为了一个以女性而闻名的地方。

谨以著名女作家舒婷一首现代诗作结,致敬这些海与石的女儿们!

《惠安女子》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
查看完整版本: 姐姐的爱乐之程I揭秘不落夫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