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元节,思之,念之,追忆之。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亦称*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四大祭祖节日,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中元节源于道教,又与佛教盂兰盆节有着渊源,是规模宏大的佛教盛节,同时中元节还渗透着儒家深厚的“孝道”文化。所以这集儒、释、道精神大融合的日子,一年中只此一日。在《武林旧事》中有讲:“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据此,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更是有着深厚的民间情怀,是中华民族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其核心是敬祖尽孝,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
中元节由来已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也是诗人们挥洒笔墨不能忘却的日子,留下了许多思念与深情的佳作,或寄托哀思、或直抒思念。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
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
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
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
不知归路欲如何。
又是中元夜,诗人在这江南水寺中度过,只见中元夜彩灯如金如粟,红烛光照辉映,寺里环佩闪烁,人山人海,麝香飘满殿宇,望着夜空,想那巫峡遥遥,只是不知道,今夕,归去的路途在哪里?
这是中元节,诗人李郢在江南水寺中的笔墨,月光中,他独自在此看着那片繁忙望空而思。
我们已经知道,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在佛教中,称盂兰盆节。在这天,寺庙都会依照佛家的传统,组织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辈慈爱之恩,所以场面盛大,如此热闹。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
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
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
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
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节前去上清宫朝拜,庙观里仪仗宏大,旌旗飘扬,犹如是天宫仙境一般。自己就好像是羊权,却没有金条脱,如同温峤,却又无处下聘玉镜台。
半夜辗转难眠,多次惊醒,听着外面秋雨滴答不停,可就是不知道如何能够让花开放,因而很是迷茫。有娀国并没有像传说中的仙山瀛洲那么远,为何屈原不用青鸟做媒,偏偏用鸩鸟?
李商隐描述了一段凄婉幽怨的爱情故事,他的诗就是这么隐涩难懂,他的诗文难就难在用典太多,读他的诗需要耐心,也需要有很厚实的积淀,或者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元节这一天,李商隐却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虽然自己知道自己喜欢的人在哪里,此时却如这中元节天人相隔一样,已是物是人非,怎不让人心有悲戚?
《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
明·李之世
捣衣惊此月,
乡梦起秋砧。
况值盂兰节,
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
香钵趁禅林。
复想家堂荐,
遥遥泪满襟。
新秋时节正是捣衣之时,那千家万户的捣衣声,声声牵扯着我的思乡梦。今日又恰逢中元节,诗人路过长寿阉,更是让他思念父母。于是,诗人拿着银钱捐赠给寺庙里的僧众,又在这里焚香祈愿,只是一想到家中的父母,泪水就在不经意间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是啊,思念永远是中元节的主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感受得深刻,尤其在这个时日,那种对父母的思念堆积成最盛。
感恩,父母!
《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
宋·赵釴夫
年年人月喜团圆,
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
也随世俗夜无眠。
每一年,到十五月亮圆时,世人都喜欢团圆。好在,这一天,我有酒又有诗。别看我只是在钓鱼,也学那世人今天无眠吧!
这个中元节,在诗人看来,既可以助诗兴,又可以促酒兴,自然应该是很开心的。
我们倒是应该学学诗人这份豁达的心境,习俗是习俗,不能忘,但也不能一味地沉湎于悲思中,而是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中元节,也要开心哟!
又是一年中元日,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个日子最好的注脚:
“七月十五是个*节;死了的冤*怨*,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又是一年中元日,在我们怀念,思念,想念的情绪里,充满着亲情、友情、爱情,那是逝去后的追忆,就让我们在这里点亮一盏盏河灯,点亮时光。
在这个中元节里,就让我们以这些诗词来祈愿,愿这份思念安好人间。
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在百家号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感谢文友喜欢,愿以月明之素光与您结缘,给您温暖!
#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