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铺地处蕉岭县南部,韩江水系上游,古为百越之地,南朝以后属程乡县的龟浆都第二图,明崇祯六年后隶属镇平县,建镇迄千年,誉为“千年古镇”,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
阴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客家人叫“七月半”。“七月半”是新铺最隆重、最传统的文化节日,与全国的中元节有所不同,除了祭祀怀念祖先外,也是走亲访友、团圆聚会、孝敬老人、戏剧汇演、展示美食的日子,极具新铺地方特色。
“新铺七月半”的主要特点是圩镇与乡村共同庆祝。圩镇“七月半”活动是农历七月十三日的仙人叔婆生日,新铺圩的店户、船家、居民热烈庆祝,一是仙人出巡,二是演大戏(汉剧,从农历十三日至二十二,一连10天)。奉祀仙人叔婆的地方是“郭仙宫”,它坐落在新铺圩北端的马鞍山南麓,面临石窟河。马鞍山形似一条卧着的大象,象鼻伸入河中,旧称“一象不回头”,被誉为石窟河四大风水宝地之一,郭仙宫便建在这“象”的鼻嘴间。圩上人信此象征财来财藏,是保佑他们发财的风水宝地。围墙外竖两石柱,柱间竖起旗杆,传说新铺圩傍山沿河筑店,长长的像条木筏,且码头上停靠许多货船,靠这旗杆栓住,不致被洪水巨浪冲散。而稳住旗杆的是仙人叔婆,她保佑着新铺圩及航运的安全和兴旺。
农历七月,农村夏收夏种结束,家家有粮,各村把七月半当节日来过,各家要做红糖糯米粄和用竹签串成串的肉丸,祭敬伯公,象征秋天丰收,有的村则用三牲或斋果、酒食在祠堂祭祀祖先,以祈求平安、兴旺和来年丰收。在新铺,七月半是最为热闹的日子,这一天全县各村的亲戚朋友都会涌向新铺,同欢共聚,热闹得很。生日出巡、演戏,年复一年举行,直至文革时期,生日出巡被当成风建迷信而终止,而“七月半”这个节日却一直延续下来。时至今日,新铺发扬相聚、唱戏的传统,社团组织戏班演出,祭祀祖先延伸为孝亲敬友,睦邻友好,“七月半”成为新铺独特的集感念祖先、感恩亲情、欢庆丰收、祈求平安等为一身的文化品牌。
来源:蕉岭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