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说:“七月十五*节,八月十五人节”。在民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被称为*节。据说,这一天,*门大开,是**出动游荡的日子。同时,也是人们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老祖宗善于观察天象,根据这天的天气情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谚语。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一起来看看中元节这天下雨的农谚俗语。
1、七月十五响雷公,大雨满到平田垄。
这句农谚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如果出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天候,并且形成雷雨交加的天气。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出现大雨,甚至是暴雨如注,倾盆而下,而且雨水能把地里的田垄灌满填平。可见,七月十五这天下雨,雨水相对比较大。
还有的说:“亡人天多雨”。“亡人天”,实际上说的就是“亡人节”。我们知道,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被称为“七月节”、“七月半”或“盂兰盆会”,而有地方,俗称为“*节”或者“亡人节”。也就是为故去的人祭祀的日子,怀念祖先,祭拜先祖,难免泪水落下。而老祖宗留下的谚语说,这一天多是出现降水,是个雨水多发的日子。
2、七月十五落一沟,牛毛细雨滴到秋
刚才我们知道,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如果出现雷雨天气,则易发大水,甚至是暴雨降临。而且还会影响影响后续天气变化,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俗语。
农谚说:“七月十五落一沟,牛毛细雨滴到秋”。“牛毛细雨”:说明秋后雨水不大,像牛毛、像花针,轻轻柔柔,飘飘洒洒的落下。“滴到秋”:说明有雨时间比较长,是整整一个秋天,也就到了农历十月天了,进入冬天。
可见,如果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有雨而且雨水落满田间地头和沟沟坎坎,则预示着整个秋天阴雨不断,小雨多多,是个多雨的季节,直到入冬方可停止。
3、不惊七月半*,只惊七月半水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七月十五这天下雨,多会出现大雨,而且预示着整个秋天雨水连连,细雨绵绵,阴雨不断。那这样的雨天好不好?又有什么谚语呢?我是畅谈生活点滴,继续畅谈交流。
谚语:“不惊七月半*,只惊七月半水”。看看什么意思?又为什么怕七月十五下雨。“惊”:不是惊吓之意,在这里理解为担惊受怕,也就是害怕的意思。“七月半*”:也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通常被人们俗称为*节,是**游荡的日子,而且容易侵袭人身,给人们带来危险。可是人们反而不怕,更怕这天出现降水,为什么?
*节,多是民间传说,实际上是祭祀祖先,祭拜先祖的日子,也是传承孝道的传统。这是南方广大地区的民间谚语,如果这天下雨,通常预示着整个秋天雨水多发,阴雨连绵,甚至是发生洪涝灾害,势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还影响秋收、秋晒和秋藏。可见,人们并不期盼这天下雨。那如果七月十五这天晴天,又会有什么预兆呢?
4、大干不过七月半,七月半晴还有八月干
通常,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是雨水多发季节,尤其是在三伏天里,更是雨水频发,暴雨不断,甚至出现出现强台风天气,造成洪涝灾害。但也有时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可能出现干旱少雨,甚至造成旱灾天气。
谚语:“大干不过七月半,七月半晴还有八月干”。可见,无论夏季发生大旱还是大涝,到了农历七月十五基本结束,看看老祖宗留下农谚。意思说大旱也不过七月十五这天,也就是这天到了下雨的日子。但是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农历八月还有继续干旱少雨。
可见,七月十五是个雨水多少变化的节点或者分界线,影响着后续天气变化,是下一阶段天气变化的晴雨表。不信,我们再看看下面谚语。
5、“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通常,夏末秋初是雨水多发季节,甚至洪水泛滥。但是,到了农历七月十五基本定型,是旱是涝已经明显。
“七月十五定旱涝”:通常,可以根据这天天气情况,预测下一阶段天气变化,确定秋天旱涝情况。我们再回头看看谚语解释就明白了,刚才我们看到谚语说:“七月半晴,还有八月干”,也就是说七月十五这天晴,秋天还要继续干旱少雨。还有农谚说:“七月十五落一沟,牛毛细雨滴到秋”。如果这天下雨,那么淅淅沥沥下一个秋天。
老祖宗留下的谚语,可谓泾渭分明,秋天旱涝明确。当然,这是人们长期劳动实践所得的谚语,有一定地域性,朋友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老话说的好!说:“七八两月有三抢,抢收抢插又抢管”。可见,到了农历七月八月,就是秋收大忙时节了,人们忙着抢收抢种粮食作物。可是,天气变化影响着秋收冬藏,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农谚说:“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把谷烂”。可见,农历七月农作物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事关秋天的丰收,如果天气阴雨连绵,则影响粮食收获,容易影响晾晒,造成粮食霉烂变质。因此人们更希望秋天风调雨顺,才能保证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实现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