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元鬼节是个什么鬼为什么儒释道都要抢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文章选自丨头条号“张彰输入ing”

三教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是中国三大*节之一,但其内容却不仅仅是跟*有关,反而跟神的关系更大。

“神”被创造之初,专指自然界中产生的神,比如天地水三界的治理者“天官、地官、水官”。《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谷,见怪物,皆曰神。”但随着世事变迁,其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这还是要从宗教说起。在愿望还可以实现的古代,祭神是天子的专利。其中最高级的神就是“天、地、水”,而祭祀这三者的方式是,祭天燔柴,祭地瘗(yì,埋东西),祭川沉(将祭品沉入水底)。其他人没有资格祭天地,因为这三者是国家象征物。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订盟时,《盟文》开始“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滨,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可见一斑。

而天地水三官作为“地表”的三种象征,地位崇高,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北魏时,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清整“三张伪法”,将三官与三元相结合。因为道教经典《因缘经》之故,时人信其能通*神,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主管病人请祷。其中地官为地气所化,而人死后都归于土,所以地官又有司*的职能,这样就有了中元节。

道教最初的道路很不顺遂,因为其组织严密,又不受国家控制,所以倍受猜忌,五斗米道就被曹操禁绝过。所以为了宗教的发展,从葛洪开始,道教有意识地与儒教进行联接,以增加其合法性。中元之日定在七月十五,和儒教传统有关。七月是谷物成熟的日子,新粮食下来要给祖先“尝新”,《春秋繁露?四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所以传统中,七月一日到七月十五日,是拜祭祖先的日子。道教一方面借助这个时机,通过“祝祷”为普通人服务,另一方面也积极地为国家*权服务,战事发生时为死难将士举办道场等等,这种活动后来在民间普及开来,成为中元节的重要内容。

于是,道教逐渐被统治阶级接受。唐朝皇室遵老子为祖,道教风行一时,每到上中下三元之日,由皇帝下敕天下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年5月,在河南嵩山顶上发现一通唐武则天时的金简,内窖即为乞求“三官九府”,为武则天兑罪祈福之用。这正是其一上于天,著山上“请祷法”的印证,由此可见道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佛教因此也动了心思,僧人们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内容,将“神通第一”的目揵连尊者故事加以附会,当时佛陀的弟子目揵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道受苦,目揵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揵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

佛陀告诉目揵连尊者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后来尊者在十方众僧帮助下果然救出了自己的母亲,而这件事就发生在七月十五日。其原因是七月十五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自恣就是自检,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忏悔;如犯过,亦应忏悔。这一天一切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设斋供三宝,功德最为殊胜。

而这一天,在佛教语境中,本来是专为供养僧人,聚力拯救饿*的。“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而盆是指盛放食物的器皿,这一天要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而随着佛教六道与中国传统神*之说的结合,就产生了中国版的十八层地狱,那么这种供奉就成了超度亡*的一个日子。

正因为儒释道三教中,七月十五都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这一天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节。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征。这一天,既有大规模的盂兰盆会,又有祭祖仪式,同时还要向地官祈福。

■□

*——中国人究竟在恐惧什么?

“*”字诞生之初,专指人的“归宿”,也就是死亡。《礼记?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万物死曰折,人死曰*。”《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人所归为*”,《尔雅?释言》中也有“*之为言归也”的说法。*并没有具体形象,只按照是否害人,被分化出一部分来,那就是厉*、冤*。与复杂的神仙体系相比,*显然单调的多,那*在中国文化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呢?厉*、冤*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中国文化有萨满文化的特点,张光直在《考古学专题六讲》中说:“萨满式的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日本学者福永光司这样定义道教:“道教是以中国古代以来萨满式的咒术信仰为基础,重叠复合地采入了儒家的神道与祭祀的思想与仪礼、老庄道家的‘玄’与‘真’的形而上学、佛教的业报轮回与解脱以及济度众生的伦理与仪式等等,在隋唐时代大致完成了作为宗教的教团组织、仪式方法、神学思想,以与‘永恒的道’合为一体为终极理想的中国民族(汉族)自己的传统宗教。”

正因为中国文化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人们对类似巫术的东西非常恐惧。詹姆斯?弗雷泽在《金枝》中将巫术分为两大类——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如果我们分析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便会发现它们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

中国人对*的恐惧则兼具这两者。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一套复杂的逻辑,既要用到阴阳五行,又要用到比附。比如人死后肉身归于土,而*是要飞到天上去的,这样才平衡;祭祀时既要祭善神,又要祭凶神,关羽和安禄山都曾被当做凶神祭祀过。人是属阳的,那么人死后自然属阴。不仅如此,一年四季、不同日子也有阴阳之分,而这个区分的根据颇为古老,是根据月亮。

月亮的阴晴圆缺,在先民们看来非常神奇,因此把月亮看成是时间、生命之神。最早时,每到月圆之夜,就会举办“跳月”仪式,这可以看做是中国最早的狂欢节。久而久之,经过民俗的自生性筛选和人为性筛选,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流传了下来,这四个日子直到今天,依然是节日。其中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较多的保留了祈拜月亮与生命之神的遗意,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则被赋予了祭奠**和主杀之神的主题,这又是平衡。

纯阴之*应与同属阴的冬、寒、北相对应。阴之气,主要为水气。而对于人们祭祀的孝顺行为,*也以水德来报应。七月为申,申也说明*气与水气相一致。《说文解字》:“申,神也”。马书田在《中国冥界诸神》一书中指出:“阴气指*,七月为*节。申,就是神,在七月的时候,*会显现形貌动态,吏臣们在时(傍晚)持臼,听命神令*事”,而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

立秋之日在农历七月,而立秋之时,是酷热的夏天转换为凉爽的秋季之时,因此如果一年中阴阳之气发生变化,那也只可能是这时候。所以一到七月,难免人心惶惶,因为人们害怕阴阳转换会导致混乱。这种担心在节日中被加强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和祖先,祖先在阴间的境遇如何也关系到其后代在阳间的祸福,所以对祖先的祭祀供奉,是要格外尊隆的。但死去的人中,总有没有家人,或因种种原因无法得到供奉的,人们猜测,这些人没有供奉,多半会气急败坏,难免会破坏别人的幸福,因此也要特别为其准备贡品,但毕竟普通人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心诚,又无法将供奉送到*灵手上,因此节日期间,就产生了分工,普通人自家供奉自家的祖先,道教“祝祷”,安抚凶神恶灵,佛教“超度”,拯救冤*。这样阴阳两界相安无事,才能保一年太平。

白帝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会害人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实际上代表了无序和混乱。它不属于任何家庭,在阳间没有归属,因为其没有供奉,所以在阴间也不可能过得好,它还可能是非正常死亡(这也是一种无序),所以才会害人。如果阳间的人尽到了义务,阴间之*自然不会侵扰阳间之人,这一套逻辑,缺一环也不行,可叹古人想象力之严谨。

优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