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
良露初冬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天地水府风调顺,消灾降福国民安。
今天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一个逐渐被遗忘的古老节日。
下元节是「三元节」之一,但知名度远不如它的两兄弟那么大。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而中元节则是七月十五,我们常说的「*节」。
也有人把下元节也称作*节,旧时这天也确实会祭祖,如果寒衣节没烧寒衣,这天补烧也来得及。不过,下元节真正的意义,并不在此,这是个「阴阳两济」的节日,既是*节,更是「人节」。
一个能帮你消灾解厄,祈福转运的日子。
下元节到底是在给谁过节?
不止是下元节,还有上元节、中元节,最初的由来都与道家有关,源于三官大帝的传说。
▲三官大帝▲
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称为三官,这三官的诞辰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于是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天官生日,广赐福利
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地官生日,赦免亡*之罪
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水官生日,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三官大帝,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善恶。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既是他们的生日,又是他们巡游人间的日子,但各自的职责不太一样。
其中,下元节是水官负责巡查人间善恶,倾听人间疾苦的日子,把人们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事,依次分类,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神仙的生日大趴,满满仪式感是必须的。这天,道观都会设坛供斋蘸神,以鲜花素果,虔诚祈愿,借助其神力为世人求福免灾。民间也有一些祭祀先祖、祈福转运的民俗。
所以,这个*节还挺特别的,热热闹闹的,基本都是人在过,祭祀超度亡灵只是其中一部分。
跟中元节清明节比起来,下元节并没有什么阴森的意味,却是牌面最大的那个。因为中元节是祭家中祖辈,清明节是祭家族祖辈,下元节则是祭华夏先祖!
我们的民俗还有一种说法,三官大帝中,天官是尧、地官是舜、水官是禹。而禹也是我们华夏民族都非常敬重的祖先,所以下元节祭禹非常合适。
▲大禹陵▲
禹的纪念场所在不少地方都有,陵、庙、碑都不少,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这样的祭祀活动的话,不妨去感受一下仪式感。
没有「*味」的*节,美食就是最大的仪式感!
在之前寒衣节的文章里,讲过四大*节。古人们完全是拿逝去的亲人当成活人在对待,一年里的各个*节,都与时令各自相应。
上巳节
春天万物复苏,所以上巳节是个为亡故的亲人招*的*节。哪怕是逝去了,*魄似乎也会随着四季成长凋零。
清明节
天清地明的日子,去世亲人的阴宅也得打扫干净,所以清明节侧重扫墓,先人的居所也要好好打扫修缮一番。
中元节
地府放假,阴阳融通,人们可以彼此交流,加上正值秋收,人们为先辈供奉新米,让他们品尝。
寒衣节
天气转冷,为去世的亲人送去御寒的衣服,无论在哪里,都要吃饱穿暖。
到了下元节,旧时农忙已经收尾了,大家也闲散下来,有迎冬的,有祈福的,有祭祀的,当然也有庆丰收的,人们心情都放松下来了,这个节日的氛围也就轻松了许多,少了些*节本有的阴森肃穆。
各家各户不仅会给自家先人烧些香烛、焚金银角之类的做祭拜,还会准备丰盛的菜肴享祭祖先,有些地方甚至整个村子或者乡镇或者同姓的人,一起组织祭祖。
看看场面你就知道了,大概是这样的:
深圳坪山「大万祭祖」,来源:网易新闻
这跟四大*节的画风太不一样了!毕竟是秋收农忙过后,在旧时这可是一年里全家人最丰盈最闲适的一段时光。
这是种什么感觉呢?就是让亡故的亲人不要担心。你看,吃好穿暖绝对不是问题,你们在下面也不会饿着冷着,一起开心开心吧,而且今天还是水官生日呢!
所以,南方北方此时都有各种应节的美食。
南方客家农村这时候会吃糍粑。民谚说:「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客家人会用上等的糯谷,加工成白净细腻的糯米粉,再辅之以炒豆香末、芝麻香末、红糖、白糖等佐料,看着就馋人。
圆圆的显得既规整又吉祥,用来祭祖也是慢慢的仪式感。
北方地区过下元节,过去家家户户都是要做「豆泥骨朵」的。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但放在几百年前的明代,这可是孟冬十月才有的节令食品呢。
南北方的朋友们,今天都可以吃点糍粑或者豆沙包来应应节了。
如何借助下元节的能量转运?错过等一年!
每个*节,对亡故的人,都深藏着惦念和缅怀,而对在世的人,则是一种祝福和期盼。下元节最宝贵的一点,便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人间善恶,道在人心。
那么还是来点实际的吧,如何在下元节解厄转运呢?
借助道家的能量
每逢下元节,水官下凡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许多道观都会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朋友们可前往道观观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有修道的朋友告诉我,如果不便去道观,也可以在家祭祀水官。正厅上挂一对提灯,彻夜长明,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即可。这个法子也供大家参考。
转运这件事,没必要想得太玄乎,说白了其实就是两步:安心、转念。不少宗教仪式仪轨的作用,都是帮我们安心转念的,不妨借用之。
借助祖先的能量
如果家里仍然保留着祭拜祖先活动,也和长辈一起拜拜吧。不是为了求保佑,而是让活着的人,知道自家的历史自己的来处,自己是有根的,心里才踏实。人定心安,你的运势自然就转了。
如果当地有禹庙,下元节也都会有祭祀活动,大禹既是水官,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拜祭拜祭。
助人为乐
为人解厄的水官大帝,是世人的榜样。在下元节当天,我们可以效仿他。如为处于困厄颠沛之境的朋友伸出援手,或参加一些公益慈善活动。这样做,也可为自己积累很大的福报。
另外,如果身边有朋友身体抱恙,或者生活困窘,今天也很适合去看望一下送去祝福,这也是响应下元节「解厄」的号召。
吃素斋戒
古时的下元节,人们参加祭祀前都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身清心,以示诚敬。
因为下元节在农历十月,对应的是纯阴的坤卦,又逢十五满月,从中医角度看,这天人体的气血波动会比较大,所以少吃点肉肉改吃素吧,正好能清理一下身心。
养好你的气色
曾国藩写了一本相术奇书《冰鉴》,里面有个说法,「面部如命,气色如运」,意思是看面相可以判断一生的命运,而从气色则可以看出近期的气运。
面相基本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气色确是后天我们能有效改善的,《*帝内经》讲:「有诸内必形诸外」,气色其实就是你内在脏腑气血的直接体现。
当你气血足了,身体各种瘀滞去掉了,气色好了笑容多了,心境也会自然平和,为人处世各方面都会顺畅起来。
养好气色,最关键的是这3个方面:
1、睡觉
睡觉大家都会,早睡早起别熬夜比啥都强,但也比啥都难。先做到睡够睡饱,然后再加上下面这招,养气血事半功倍。
我们睡前可以练习一个养阳的睡姿,这个睡姿叫做还阳卧,大概是下图这样的: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腿似环。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这个姿势会把气血往下引,所以很多人做的时候,会感觉脚心发热。我们平时想得太多,气血能量都在脑子这里,自然睡不着。就像是泡脚让人感觉特别好眠一样,气血下去了,睡眠都会踏实不少。
同时,还可以很快的把肾气充盈起来。气血旺不旺,跟肾气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摆这个姿势,更有利于充盈肾气。
2、运动
冬天不建议剧烈运动耗气,强烈推荐做八段锦,每天10分钟就能打一遍,对身体气血的帮助远胜撸铁。尤其是八段锦的最后一招,再懒的人也建议你有空就做做。
这个压轴的招数叫「背后七颠百病消」,是整套八段锦的精华,只要做到位了,全身的气血都会活络起来。
这个动作的好处谁做谁知道,可以提振阳气、通达督脉。那些颈椎腰椎咔咔响,骨头比人老得快的,一定要试试这招。医院、公墓这些地方,身体不舒服的话,最好也颠一颠,把负能量抖掉。
两脚并拢直立,指尖贴在裤缝上(风市穴处),目视前方。两脚跟提起,头上顶,收腹提肛,两肩微沉,动作略停一下。然后脚跟下落。动作很简单。就是脚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这样一上一下做七次。
秘诀:注意整个脊柱(督脉),感受到头顶、脊柱、脚跟都是共振的就对了。膝盖松开不紧绷,下巴微微后收,有助气血畅达上下。久而久之,督脉畅顺的话,颠几下身体就会微微出汗了。
3、饮食
首先改掉坏毛病,少吃生冷油炸、肥甘厚腻,五谷为养,搭配合理。尤其提醒:盲目节食要不得!
其他的食养招数,说起来就复杂了。如果是女生的话建议测一下月经体质,花几分钟从整体给自己的气血做一个评估。
从月经体质入手来调理气血针对性会强很多,淤要化,郁要解,虚要布,寒要温,热要清……吃对了才能养到你啊。
体质测试的结果页会给出调气血的方案,饮食起居都有,大家照做就好。或者直接用姨妈调理福袋,按节气调月经阳气血,从方案到产品,食养起居所需的,都给你配齐了。
最后一天预售想趁冬至把气血养好的女生不要错过了
讲真,偶尔的气色不好也不要紧,起起伏伏人生常事。但是要提醒自己补养气血呀。只要气血生旺,人就平安快乐,阳气来复,就能转运啦。
最后,注意几个禁忌
结婚这种大喜事,选今天不怎么好。
古代朝廷里,今天是禁屠和延缓死刑的。今天也尽量不要杀生,以养天和,杀鸡宰羊的改天吧。
下元节也是修斋之日,所以涉及到祭祀之外的神神**的事都避开吧。恐怖小说恐怖电影*屋啥的今天都别碰。
简单来讲,你不想被水官大帝看到记在小本本上拿到天庭禀告玉皇大帝的事情,都要管住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下元节是一个「清除苦厄」的祈福日,也是一个「敬拜祖先」的祭祀日。古人立这个节日,并不是水官想要什么祭品供奉,也不是先人缺少什么元宝衣食,而是希望通过祭祀和祈福,传承一种精神,学会感恩和敬畏。
感恩才会懂得爱与被爱,敬畏才能有原则有底气,这样做人就有了根,就会眼中有光,心中有火,何愁好运不至?
看完动动小手
把健康分享给更多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