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傻了,清明节根本不是鬼节是hell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是二十四节气当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一、清明节多雨么?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清明”要叫做“清明”呢?

这需要追究一本书叫做《历书》,有人说是司马迁写的,也有人说不是,但无所谓,反正这本书可算是最早最系统最靠谱的对历法节气下定义的书了。《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差不多意思就是清明这天应该是大晴天!

天气晴朗环境清爽看啥都明白!

这天气温开始上升,该发芽该生长的都开始了!

该出来晒太阳该种地了各位!

那为什么大家会感觉清明多雨呢?

那是大家被杜牧给坑惨了,杜牧这大哥天天流连青楼逛窑子,想必日子也过糊涂了,蹦了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还广为传唱,搞得群众们都产生幻觉,认为清明是下雨的好日子!

真正下雨的其实应该是“清明”之后的节气“谷雨”。

二、清明节是*节么?

清明节可真的不是*节啊!

清明除了是种地的好日子外,自打周朝以来,就是汉族文化中“祭祖”的日子——当然现在这个传统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了,甚至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祭祖可不是祭*!

那是给老祖宗表达敬意的一天!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一般在这个节骨眼,把什么祖宗的庙啊,祖宗的祠堂啊,祖宗的墓园啊,祖宗的坟头啊什么的打扫打扫,然后再修剪修剪周围的树啊拔拔野草什么的,再祈求祈求这新的一年的种地大事儿老祖宗保佑能给个风调雨顺的好收成。

那为什么选在这一天祭祖呢?

那也是没办法啊!

大家过脑子想想,清明之前又是雨水又是惊蛰,每天都哗啦啦的下个不停,而且哪怕到了春分,这倒春寒的事儿还时不时发生,也就说之前又湿又冷。清明之后是谷雨,那依然哗啦啦下个没完没了,就清明节这一个大晴天啊!不这天出来还能哪天?

三、清明节是寒食节么?

严格上来说,清明节不是寒食节。

寒食节的来源传说很多,比较有名的是下面这么个:

据说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国内*治斗争被迫害,然后流落他乡,饿的没辙没辙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居然从自己腿上生生割了一块肉给重耳吃,保住了重耳一条小命。十九年后,重耳雄起成为了一国之君,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对于当年给与自己有帮助的人加官进爵,但居然把介子推给忘了!而介子推也特别高风亮节,不屑于争名逐利,默不作声的就隐居而去。后来别人提醒晋文公说大哥你要不是吃了介子推的一块肉你现在坟头草快有一丈高了,晋文公听后特别后悔,亲自带人去找介子推,介子推此时已经隐居到了绵山。

那年头大山里找人太难了,于是有人献计说,放火烧山也许能把介子推逼出来。晋文公估计也是脑子被驴踢了,居然同意了这个方法,还真就放火烧山。不知道是介子推是真的不打算见晋文公还是山火太大实在跑不出来,反正火灭了都没找到介子推,最后才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子推和她妈被烧死在了柳树下,还留了两句估计是后人杜撰的话:“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那个恨啊,为了纪念这事儿,决定这天不能开火,定为寒食节,而后一天便是清明节。

这个故事虽然比较扯,但因为有点教育意义所以就流传下来了,成为了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一样的不靠谱但是老百姓也乐于相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其实寒食节时间上在各地均有所不同,不过一般都是清明节前一天。

虽然原理上有所差异,但形式上而言都是不开火,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

①第二天要祭祖,吃得清爽点显得尊重,吃个满汉全席第二天漫山遍野找厕所或在祖宗坟头旁拉上一坨总不是事儿。

②第二天祭祖算是春游了,头天做点第二天能吃得上的还不用加热的便携食物,烤根羊腿带个猪头抗身上终归不方便。

四、清明的习俗和忌讳到底有哪些呢?

清明的习俗很多,每个地方都有所不同,有爬山,踏青,荡秋千,踢球(蹴鞠),各种各样的玩法。

但归根结底一句话,难得好天气,大伙出去逛逛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比什么都强,毕竟憋屈了一个冬天了。

忌讳其实严格上并没有,祭祖上的那些规矩严格意义上不是清明节的规矩。而且作为一个难得的阳光明媚的天儿,哪来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这个可是一个好日子!特别吉利!别忘了,紧挨着的三月三,那可是传统文化中真真正正的情人节!(七夕真不是情人节,那个太惨了太苦逼了)。

并且,作为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放假的好日子,哪来这么多不吉利的说法!

所以,发自肺腑的跟各位说:祝各位清明节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