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铁矿石价格何去何从?_铁矿石,价格
铁矿石价格又在谈判了。 2005年涨价71.5%,2006年涨价19%,2007年,铁矿石价格何去何从? 日前,2007年全球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价格谈判在上海正式启动,以宝钢为首的中方代表将与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巨头进行价格博弈。能否拿下最终定价权,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意义重大。 {TodayHot} 这个硬仗,拿得下来吗?
硬仗正在进行中
都知道,进价高,钢的成本就高,在往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中国钢企吃了不少“哑巴亏”,为不当“冤大头”,中国钢企早早就开始了行动。
12月初有消息称,宝钢集团与全球铁矿石供应商三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已达成初步共识:2007年铁矿石价格将涨价5%至10%。虽有专家认为,数字不过是一轮轮谈判的“叫阵”,“涨价5%至10%”恐怕只是其中一轮,而非最终定价。但因其叫阵首发,含义与作用就不容忽视———从以往经验看,得到首发权的企业往往对于价格的最终定价有着决定性作用。正因此,《华尔街》、《环球邮报》等国外媒体纷纷以“唱主角”和“主导”等基调对此发表了评论。 {HotTag} 痛是强烈的,自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铩羽后,中国钢厂似乎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所以普遍要求强化话语权,将进口铁矿石价格固定在小幅上涨甚至不涨价的谈判结果上。今年10月24日第六届中国钢铁原材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钢铁企业就透露出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国内铁矿石自身产量增长迅速等信息,力求让国际铁矿石巨头们感到涨价失去现实基础。但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并未就此让步,都表示,国际钢铁市场向好,继续涨价是正当要求。
面对这样的压力,作为钢企的龙头老大,宝钢争取“首发权”在意料之中。
12月11日,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中方主要代表、宝钢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表示,供需双方的第一轮预谈判已经结束,双方主要就铁矿石的供求关系和影响铁矿石价格的要素进行了交流,最终通过几轮预谈判,在涨跌问题上达成一致。这似乎表明,宝钢之前的努力已经在逐步的落实当中。
也是在同一天,韩国的浦项制铁和日本的新日铁宣布,将在铁矿石的供货价格谈判方面达成合作,共同参与采购铁矿石的谈判。据了解,这两家钢铁公司一年铁矿石的需求量约为9000万吨,约占全世界铁矿石的13%,将成为世界铁矿石的第一大消费集团。
今天,中国钢企能否将“首发权”使用到位,先发制人,还是与日韩钢厂以及欧洲钢厂协同共赢,局势尚不明朗。
“拐点”令人期待
连涨4年,中国钢铁企业做梦都在期待铁矿石价格回落。
但有跌下来的可能吗?
今天,可能会有一个“拐点”时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报告称,2006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可能达到1.165亿吨,相当于2005年全年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一,产能扩张已经达到一个峰值。此背景下,2006年1至9月,我国进口铁矿石2.47亿吨,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铁矿石增幅首次低于30%。预计2006年全年进口铁矿石3.2亿吨,同比回落12%。
还有利中国钢企的好消息是,中国国产铁矿石产量增长迅速,前9个月规模以上矿山的原矿产量达到4.06亿吨,同比增长38%,预计全年国产铁矿石增幅将达30%以上,这一增幅远高于同期钢铁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的增幅。所以,业内人士这样分析:“国产铁矿石增加,增强了国内的供应能力,在新增加的生铁产量中间,国内矿的贡献率大于国际矿,国内矿正在形成替代效应。”
还有,为打破三大巨头对铁矿石市场的垄断,中国还在广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铁矿石合作。预计今年我国将实现进口印度铁矿石7300万吨,与从巴西进口量相差无几。
据了解,印度高质量的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尚未开发的东部地区,还没形成较大的开采规模。 买啥啥涨怪圈能否打破
“中国买啥啥涨,中国卖啥啥跌”,铁矿石谈判,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破解这一怪圈的尝试。其实,它也为中国熟悉国际定价游戏规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年秋,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就表示,中国将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参照铁矿石统一谈判模式,尽快启动原油、氧化铝、铜精矿等商品联合对外谈判机制。
回顾这些年来铁矿石谈判,成败得失有三点值得思量。
———消极跟随,必定吃亏。2005年首次正式参与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中国钢企,讨价还价的心态和能力都有所欠缺,采取的是“跟随”日本的策略,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最终在71.5%的涨价协议上签字。
———强势守卫,也要讲求战略战术。2006年再度代表中国钢铁企业披挂上阵的宝钢在谈判中一改往日风格,开始主动“叫板”。面对三巨头一致的涨价要求,以宝钢为首的国内16家企业组成联盟,坚称2006年铁矿石市场供求趋近平衡,价格应该回落。各执一词的买卖双方,将谈判拖入了旷日持久的对峙。令中国企业意想不到的是,到了2006年5月16日,淡水河谷公司巧妙绕开亚洲主要谈判对手,与德国钢厂蒂森克虏伯达成铁精粉涨价19%的协议。此后,欧盟的阿赛洛、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陆续表示接受这一价格。至此,中国企业四面楚歌,这个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又一次“被迫”接受了别人定的价———涨价19%。
———“联合团队”谈判,要团结一心,还要抓住机会。贾良群介绍,2006年铁矿石谈判时,中国钢铁企业其实是有过机会的。今年3月底,在中国*府的努力下,买卖双方曾在涨幅10%达成一致,但在这时候,“调度不灵”的16家钢铁企业联盟却发生一点点内部分歧,没有及时拍板定案,这就造成形势急转直下,巴西淡水河谷以“抵消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由,向外界宣布要求涨价24%,紧接着是全球钢铁业的全面反弹和中国市场的复苏,让三巨头涨价更加底气十足。机会,就在犹豫和分歧中稍纵即逝,最后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接受19%的涨幅。
“在目前看来,今年谈判的焦点集中在谁能掌握最终定价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贾良群认为,“应当充分相信宝钢这样的‘领头羊’,加强谈判的灵活性,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才能在国际资源谈判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中国要不要炼这么多钢
铁矿石价格4年来涨了2倍多,这样的疑问也不是第一次:中国要不要炼这么多钢?
1996年,中国以年产1.01亿吨钢首次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之后年产钢水平一路跃升,至2003年首次达至年产2亿吨钢的规模。从年产1亿吨钢升至2亿吨级,用了7年;从2亿吨再升至去年3亿吨级的台阶,仅仅2年。这样的发展速度,对铁矿石的需求能不旺盛吗?人家能不坐地起价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华民教授认为,中国的钢铁生产绝对量不可能迅速回落,目前仍处于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的时期,要在短期内“赶英超美”,一下子步入后工业服务型社会,不现实。
“问题是人家一吨钢平均卖500美元,我们只卖300多美元;一吨钢的平均能耗,我们几乎是人家的2倍。”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沈瑶认为,不能因为炼钢是能耗产业,就认为与“节约”无关。中国钢铁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产品自给率低,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很低。以高炉综合能量消耗为例,世界先进国家每吨钢需要的燃料小于500公斤,而我国重点钢铁企业每吨钢的燃料消耗都在560公斤以上。另外,我国钢铁业对于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只有58%,远低于98%的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有效利用,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完全可以适度减少。”
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中国钢铁工业所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间无序竞争,这些都与产业集中度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大钢厂宝钢在国内钢产量中的份额不足10%。”改进钢铁行业自身的薄弱,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未来铁矿石谈判实力最紧迫的事情,只有大力实施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才能减少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内耗。
无论是铁矿石价格谈判,还是国际市场弄潮———
对于中国企业,做大是不够的,做强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