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元节祭祀烧纸的真正意义以及为什么要 [复制链接]

1#

烧纸这种现象,在地球上各民族文明和各宗教文化中,可以说是中国独有,亦是道教独有。

为什么会烧纸?我们要从纸具有的属性说起。

纸是中国人所发明,这件事不必赘述,而中国人对纸的认识则极为深刻。纸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可见纸作为呈现二维平面信息的载体,却可以干涉影响三维的世界和四维的时空。所以中国的古圣先贤由此发现了纸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因为神奇,所以珍贵。所以在古代来说,某种意义上,纸张、书籍、字画一切纸制品都是珍贵东西,是文明的象征。

而在中国的祭祀文化中,都是用当时珍贵的物品来祭祀天地祖先,纸,作为其中之一,亦是祭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所以,用纸来祭祀,在中国由来已久,可以说是是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说祭祀用纸是文明?这就要说另一个类似的故事。三国时诸葛亮用馒头代替当时用人头祭河神,挽救了众多生命。而此事亦同理,汉代盛行用各种贵重器物珍宝来陪葬,有些贵族富户即会使用大量的金属货币来做陪葬品,并不利于社会发展。无可否认的是,陪葬品对亡灵的意义并不大,而穷人家用纸来代替金属钱币来送葬祭奠,亦达到了安慰亡灵和在世之人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贵重资源的浪费。

而焚化纸钱,则替代了将食物、物品直接焚烧。在更古老的时代,世界上的每个种族部落可能都会有这种景象,就是人们围着一堆篝火焚烧各种物品,跳着狂乱的舞蹈来与天沟通。至今在其他宗教,仍保留着焚化食物、布帛、木料、油脂这种用消耗物资为形式的宗教仪式。不去评价其宗教意义,单以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来讲,这种形式无疑来源于原始和野蛮,而唯独中国,早早的用烧纸,取代了这种焚烧粮食木材的浪费行为,这种进步在历史上值得尊崇和称赞。

而烧纸在道教则有着更特殊的意义。道教的教义有「阴阳五行」的义理,万事万物都囊括归纳于其中,互相影响,产生复杂的运动和转化关系,而纸钱则浓缩蕴含了这种义理。

传统的纸钱,多以*色白色为主,有些加上锡箔,就有了金的属性。

而纸钱多为竹叶等或者其他农作物纤维所制,则具有了木的属性。

造纸,必不可少的是需要用水来做纸浆,其中则有水的属性。

烧纸必然要用火,烧完后剩下的纸灰则属土。

纸钱未烧之前是实物,属「阳」烧完后部分化为无有则属「阴」。

烧纸的烟灰飞向虚空,散归大地,则是从「有」还「无」。

可见,烧纸中就包含了「阴阳五行」的转化。

再加上,纸展开平面上的字与画,可以承载无穷的信息。

所以,在道教中,很多法术需要焚化符咒文疏,其基本原理即是借助自然中的这种五行运化过程,来感应天地人物。调动宇宙的力量。高明的修道之人,用焚化一张符作媒介,就可以产生种种神奇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力的灵验,正所谓「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

而用焚化纸钱来祭祀**,一定程度上亦是同理,人们焚化纸钱时,对之祈愿、祝祷所产生的力量,感应到灵界,即会幻化出*神所需要的种种「物品」,正所谓此念感彼念。

有些做成金银钱币元宝的形状或者效仿货币图样,甚至扎成纸偶、房屋,目的则是满足安慰灵*的贪执之念。

有些印上经咒神像,则是借神灵的法力来度化这些灵*。

这些是纸区别于香、蜡烛等其他物品的特殊之处。

而在烧纸的过程中,猛烈的释放出来的光和热,则是用光明灼热的阳性能量去中和阴质**,使其快些随火上升,解脱沉沦地下的苦恼,获得新生的力量。

烧纸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现象,也是道教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特形式,具体究竟该如何看待烧纸,国人应当有正确的认识。

中元节为什么要烧包袱

烧包袱是一种敬祖的习俗,是活着的人趁*门大开的日子给先亡宗亲送冥资,以备阴间过活。送的方式,就像阳间给亲朋好友寄信一样,先将冥资(即钱纸)折叠好,再用白纸包上(白纸包起着信封作用)。接着便是写“信封”(各地写法亦有不同)。

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等不得随意拆看。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

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焚化地点各地不一,有的在家宅附近,有的在寺庙,还有的在坟前。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十三两日。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满一年的,则在七月十四日。时间一般选在下午四点以后。

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

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等不得随意拆看。

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中元节为什么要烧包袱?烧包袱是一种敬祖的习俗,来看看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

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孙婿

妻之姐夫:故襟兄府公諱收用襟弟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

红庙子道观启建道场

红庙子道观秉承祖师遗德,定於农历七月十五、十六日(公历8月25-26日)中元地官诞辰启建度亡道场!

法会参加须知

一、法会时间:公历年8月25-26日中元地官诞日,乌鲁木齐周边距离较近善信,可以到场参加法会!同参法会,同沐法喜!

二、参加法事人员需提前报名、以便提前填写上表疏文等!需提供本人:姓名、生辰八字(农历出生年月日时)、常住地址(尽量详细)。

三、因工作或路途等原因不能亲临道场的善信,提供所需资料,由法师上香焚表谢神,本人心诚,无需到场,效果一样。

四、参加法会前,应做到清净身心,戒除荤腥,衣着整齐,沐手焚香,摒除妄念。进入法坛后,请勿喧哗、交头接耳、吸烟、拍照,如带有手机请静音或关闭。

五、法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