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月半,中元节的传统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1#

又是七月了,再过二十天就是我们民间传统的“中元节”。

“七月半”祭祀的来由,最早源自于上古的华夏祖先。

七月是收获的季节,先祖们在劳作丰收后,用收获的新稻等感谢天神赐予的时候,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谢天谢地仪式,把食物奉祀给神灵享受的同时,祈祷族人来年再有好的收成。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一样,是汉文化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属于中华本土道教,是地官的生日,传统道教有“三元节”之说。

天官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

地官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

水官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开始推崇道教,道教开始兴盛起来。道教的观点认为,三天官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巡视人间的是非功过。

中元节在宋初以前,因统治集团对道教的尊崇,主持祭祀仪式的主导力量是统治阶层。“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的北宋皇室宫廷在中元节时期的情景恍若眼前。

随着唐宋的城市商业繁荣兴旺,中元节也从以统治集团为祭祀主导的宗教主体开始转向民间单一家庭,祭祀对象也从神转换为祭祀老百姓自家祖先,从此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退出中元节的主导权。

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民间信仰愈演愈浓。两宋中后期,中元节在民间就已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了。

中华古文化领域中,中元节在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里也有着浓烈的表现,“江南水寺中元夜,不知归路欲如何”的悲伤情怀,在古文学著作中处处可见。

现代民间在七月半(七月十五),习俗主要是祭祀祖宗、祭祀亡*、焚烧纸钱、祭祀土地、放流河灯等等纪念活动。

老家的中元节习俗,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地方俗称“接老客”。接下来一直到十五日,家家户户在堂屋祖先牌位下设供桌供品、焚香点烛祭祀三天。这三天内,则要准备好“纸钱”,并且将“纸钱”用皮纸封装成一个个“钱包”。封好的“纸钱包”正面依照祭祀格式写上“钱包一大束”、已故先人的名号受用等字,再写好献祀人的名字。钱包背面写上“中元谨封”字样,然后再盖上家族印章。

我们的姓氏郡望是“汝南郡”,在中元节有两方特别的“家族信物”要请出来在中元节期间使用,这“家族信物”就是姓氏郡望大印章。

一方印章字样是“汝南宗宝”四字。

一方印章字样是“中元谨封”四字。

封装好的纸钱包约寸厚,正面用印章蘸上朱砂蘸料盖上印“汝南宗宝”,纸钱包背面盖上“中元谨封”印。

农历七月十五晚,将这些为祭祀仪式准备好的纸包焚化,这仪式名称为“送老客”。焚化纸钱包后,整个中元节祭祀仪式才算完成。

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元节,在年5月,文化部将“中元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