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忌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823/4243609.html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清宫上元节节俗研究》(上)
关于作者
张小李,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年入职故宫博物院,先后从事网站编辑、图书馆古籍库房保管工作,专业研究领域为清宫史、民国出版史、博物馆信息化等,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
关于本书
本书的考据扎实,论述严谨,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从上元节的起源到发展,再到它对社会、*治、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影响,作者都作了细致梳理。尤其对清朝皇宫里的上元节节俗,书中作了详细介绍。
核心内容
谈清朝以前,上元节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它在古人的生活中居于怎样的位置。
前言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又叫上元节、灯节、春灯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我们会吃元宵、赏月、点灯、猜灯谜、放烟花、逛庙会、舞龙、舞狮等等。过完元宵节,这一年的春节才算彻底结束。
在我们的印象里,元宵节就是一个团圆喜庆的节日,但在古代,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有非常强的文化和*治属性。文化属性其实好理解,上元节有很多灯戏、灯谜、诗词和民间艺术表演体系,许多节庆习俗流传至今,这些都是传统文化里的一部分。但是,*治属性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不妨先讲一个书里的故事。
乾隆五十四年,也就是年的农历十月,乾隆皇帝赐封阮光平为安南国王。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当时它还是大清的属国,他们会不定期派人向清朝皇帝朝贡,清朝皇帝也会给朝贡的使者颁赏。阮光平为了表达对乾隆的感激之情,请求在来年三月亲自进京叩谢,在此之前,他先派遣使者进京朝贡。使者要从广西入境,广西巡抚孙永清安排使者先在太平、南宁一带暂住,等候乾隆皇帝的谕旨。
十多天后,乾隆皇帝接到安南使者进京的请求,立刻发布上谕表示欢迎,并且要求孙永清马上委派人员护送使者进京。而且,特别强调一定要在次年上元节前赶到京城。
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交通不便,虽然用了六百里加急传递消息,等孙永清接到谕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孙永清没有在接到使者后,立马护送使者进京,而是一定要等到谕旨后再出发,结果耽误了行程。乾隆皇帝为此恼怒不已,随后又发布谕旨批评孙永清过于拘泥糊涂。批评完了,还是难解心头之恨,乾隆为了加重对孙永清的处罚,又扯出他的其他过错,罚了他两年俸禄。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乾隆皇帝一定要让朝贡使者赶在上元节前到京呢?
这是因为,乾隆皇帝每年都会在上元节这一天宴请外藩和属国,会有盛大的典礼和节庆表演。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朝贡的使者看到大清皇帝的威仪,既满足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虚荣心,也达到怀柔远人的目的。孙永清显然没搞明白乾隆皇帝的心思,只知道死板地按指示办事,结果受到斥责和处罚。
通过这个故事,你就能看出,上元节在古代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而是有很深的*治内涵。所以,历代的皇室都会把上元节等节俗高度典制化,用一种看似娱乐的方式,达到联系皇室宗亲、文武大臣,笼络外藩和属国的目的。
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对上元节的来龙去脉有一个通盘了解,还能学到许多有趣的节俗和古代宫廷*治知识。
上元节的历史起源
上元节在中国到底流传了多久呢?说起来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汉代就开始有上元节的雏形,统治者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和庆典,会彻夜点灯。从那时起,灯就成为上元节的标配。
那么,汉代为什么会产生上元节?又为什么要在这天晚上点灯呢?有很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四种,书里做了详细介绍。
第一种说法叫“祭祀太一(也写作“泰一”“太乙”)说”。“太一”这个词,你可能听着有点陌生,但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太一是传说中主宰宇宙的神,最迟在战国的时候,就开始有人祭祀。到汉朝,有一位方士向汉武帝上书,说天神里最尊贵的就是太一神,辅佐太一的人是五帝。汉武帝本来就很重视对*神的祭祀,听了方士的话以后,他就把祭祀太一定为一项国家祭祀活动。
不过,当时祭祀太一的日子不是正月十五,而是在正月的上辛日,这个日子是在初一到初十之间。祭祀太一神当天,要通宵祭祀,彻夜点灯,这和后来上元节张灯、赏灯的节俗一致。所以,明代就有人指出,上元节晚上赏灯夜游的习俗,是从祭祀太一神的传统演化而来的。
第二种说法是“佛教燃灯说”。相传,佛教刚从印度传到中土的时候,面临本土道教的排挤。和尚为了立足,跟道士斗法,看谁的本事更高,于是点燃了经书和佛像。神奇的是,经书和佛像发出火焰和光芒,但是丝毫没有烧坏。佛教从西域传进来的日子,正是中土的正月十五日。东汉明帝笃信佛教,于是下令,这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头点灯敬佛。
第三种说法跟道教有关,是“道教三元说”。道教把一年里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三元”配“三官”,就是所谓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道教徒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用来祈福、消罪和禳灾。上元节和中元节我们现在仍然在过,但下元节已经被慢慢遗忘了。
刚刚谈到的祭祀太一、佛教燃灯和道教三元,这三种说法都跟神话或宗教有关,那么,有没有相对世俗一些的起源说法呢?
有,那就是汉文帝为了庆祝铲除吕氏集团,把这一天定为与民同乐的节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的儿子刘盈即位,也就是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很自然地落到强势的吕后手里。汉惠帝二十三岁就驾崩了,新登基的是个儿皇帝,吕后从此更是独揽朝*,她的家族成员也都跟着鸡犬升天,一个个飞扬跋扈。
吕后病死之后,她的兄弟害怕受到清算,于是决定谋反。但是,刘氏宗室在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人的支持下,成功地把吕氏家族给铲除了。平定吕氏之乱的日子,正好是正月十五。新登基的汉文帝为了庆祝平定吕氏,就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元宵”两个字怎么解释呢?在古代,正月又叫元月,而“宵”就是晚上的意思。元宵节的晚上,京城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汉文帝也会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从此以后,正月十五也就成为一个宫廷和民间普天同庆的节日。
关于上元节起源的说法有这么多,我们该相信哪一种呢?作者认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史实根据,上元节本身就是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的,它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宫廷与民间节庆活动相互融合的结果。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各种机缘赋予了这一天特殊的意义。
其实,这一天之所以会成为盛大的节日,还跟一项社会管理制度有关——从汉代开始,都市里就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禁止民众在夜间出来活动,每天晚上都会有专人站岗值勤。但是,把这一天定为法定节日之后,这天晚上会开宵禁,民众可以出来自由行动,这在古代是极为难得的,因此,它会变成了一个狂欢节。
在这一天,那些平时不能抛头露面的未婚女子,也可以破例出来游玩。未婚男女借着赏灯的机会物色对象,或者与情人相会,因此,上元节也被戏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不过,汉代只能算是上元节兴起的时期,虽然当时已经有节庆性的张灯活动,也特许老百姓在这天晚上出门游玩,但是,节庆活动还比较少。那么,后来这个节日是如何一步步变得丰富多彩的呢?咱们按照时间线索来捋一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大规模、跨地域的上元庆典,但当社会暂时安定下来,局部的节庆活动还是有举行的。比如,有人把灯做成鲸鱼的形状,惟妙惟肖,动感十足。当时还出现了咏灯诗,描写燃灯活动的热闹场面。另外,在荆楚地区,还会在这一天用豆子熬成膏粥来祭祀门户,端着粥登上房屋祈祷。据说,这样做是为了祈求来年蚕桑能够丰收,还可以借此驱逐老鼠,免得老鼠危害蚕虫。
到隋朝,国家暂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也有所发展,上元节的节庆活动非常兴盛,出现了角抵之戏。这是一种类似于摔跤和相扑的活动,两人角力,表演的时候,脸上戴着动物面具,围观的人男女混杂,不分贵贱,热闹非凡。但这种场面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认为这种角抵之戏,互相攀比,浪费大量财力,而且不讲究等级差别和男女大防,是不符合儒家伦理的。于是,他向隋文帝上书,极力反对上元庆典。隋文帝以生活节俭著称,于是,他批准了这个官员的奏折。
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情况发生了逆转,不仅重新举行上元节庆典,还出现了新的娱乐活动——放烟火。隋炀帝本人就有诗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描写烟火表演的场景。放烟火,也成为后来中国人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唐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唐都长安是当时全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号称有百万人口。上元节的庆典规模也非常宏大,而且,节庆时间延长,由原来的正月十五一天,扩展为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天。
唐朝的皇帝都很重视上元节。耽于玩乐的唐睿宗,曾下令在宫里点燃百千灯火,连续看了四晚。夜以继日的宴席持续了一个月,后来在大臣的劝阻之下,才停办。
唐睿宗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也非常喜欢过上元节。他会在宫里设宴奏乐,到处张灯结彩,同时举行游戏活动。其中一个游戏,是把成千上万颗锦荔枝撒在地上,让宫里的人去抢,抢得多的人有赏赐。有一次,唐玄宗觉得宫里玩得不过瘾,想跑到宫外夜游,结果被禁*将领劝阻了。《太平广记》里还记载了一个有神话性质的故事,唐玄宗在上元夜跟随一个叫叶法善的道士夜游,叶法善带着他飞到天上。他看到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长安城,不停地称赞长安城的繁华,后来落了地,宫里的歌舞表演还没有结束。
皇帝沉迷于上元节游乐,也把这种游乐推向了民间,变成宫廷和民间的联欢活动。在上元节这天,长安城的寺庙、道观、街道都被照得灯火通明,到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唐睿宗时期,长安城安福门外还制作了20丈高的灯轮,用锦绮、金玉做装饰,上面点燃了五万盏灯,就像花树一样。还有上千名宫女和上千名民间女子盛装打扮,在灯轮下面载歌载舞三天三夜,这样的奢华场景以前从来没有过。因为放宫女外出看灯,还出现了宫女逃逸的事件,但这并没有影响皇帝、皇后出宫游玩的兴致。
唐朝上元节的奢靡之风,还体现在官员的互相攀比上。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得宠,杨家人跟着飞扬跋扈。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做了一百枝灯树,有二十多米高,把它们放在高山上,在上元夜点燃,据说相隔百里都能看到。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每年的上元夜,都要点上千支红烛围绕左右,显得富丽堂皇。
在宋朝、金朝和元朝,中元节和下元节一度被废除,但是,上元节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而且,节庆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模也越来越大。
到明朝时,上元节庆典甚至持续十天之久,官员也都有上元节假。都城北京还形成了专门的灯市,这里白天是繁华的集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庶民百姓,都会来这里采购灯饰和烟火;到晚上,这里还有热闹的灯会,有各种杂耍和杂戏表演,这个地方因而得名“灯市口”,这个名字至今仍在沿用。
当然,节庆日也最能体现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有钱的人家可以彻夜点灯、燃放烟火,而没钱的人家里冷冷清清、昏昏暗暗,只能羡慕别人的热闹和奢华。‘’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