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梅亦风清中元节的由来 [复制链接]

1#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中元节在某种意义上又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俗称“*节”、又称亡人节、失孤。其实它起源于佛门的盂兰盆节。所谓盂兰盆,据唐·宗密的《佛说盂兰盆经疏》所说∶“盂兰是西域之语,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为救器。随方俗曰‘救倒悬盆’。盂兰盆节源自《目连救母》佛教故事。目连是释迦牟尼佛的一名弟子。他能用“天眼”观世界。他想救助自己过世的母亲,其母生前不敬三宝,多杀生,死后受大难,目连救渡在地狱中受难的母亲。该故事劝子行孝,亦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盂兰法会的形成源于《佛说盂兰盆经》,经中有云∶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感召其母回心向善,以离苦厄,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之苦,生天中,享福乐。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抚育慈爱之恩。一个人要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生起菩提心,还应救渡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及一切苦难众生,是渡人亦是渡己。所以,该佛经宣扬的正是一种孝道,佛弟子要报父母恩。后来在南北朝时,当时的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法,由他倡议七月半这天举行盂兰盆斋,供养僧众,请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亲人。于是就有了盂兰盆节,这一天又被称之为“佛欢喜日”。随着历史的演变,盂兰盆节后来在民间流变成了所谓的“*节”。比如烧纸钱和以荤食祭奠亡灵等,这在佛典里本不存在。所以也没有实际的教化的良性意义,它只是一种民间流变的风俗。那么,七月半中元节这天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亡灵受益呢?根据佛典开示:宇宙世界及万事万物,包及一切生命体,皆是由最根本的本来事物依照规律和条件等发展而来的。佛门有万物同根同源、众生平等,万物有灵等等的说法。既然是众生平等,同根同源,万物交感,我们就不应该取众生的生命。万物生生不息,交感、互动,事物是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如果真心想为自己已故的亲人们好,就不要杀生,以荤食祭祀他们了,因为那样做只是为他们造下新的恶业,会积果报,不要让他们结怨更多的众生,中元节,我们要回归传统,学习佛门中人,多些慈悲和善念,为亡人念佛、做善事等,善念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

图文/梅亦风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