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
◇祭◇拜◇祖◇先◇
中元节,俗称*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民间的七月半被称之为“*节”,其实它起源于佛门的盂兰盆节。盂兰本意“倒悬”。盆为“救器”。
盂兰盆节来源于《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富裕,
生前常烹牛宰羊,大肆吃喝
▲其子目连心性善良,信佛食素,
潜心修行,终于修得六通
▲目连开道眼视察,
发现其母正在饿*道中受苦
▲其母被倒悬于饿*道,瘦骨嶙峋,
目连想要喂母食物,
食物却在空中燃烧成火炭。
▲无奈之下,目连找佛陀求救,
佛陀告知缘由,你母亲之前罪孽太深,
单凭一人之力是无法救出你母亲的,
需借十方僧人之力。
▲目连便在七月十五这天,
设盛大型盂兰盆供,
依靠十方僧人之力,
最终救度了他的母亲。
■注:图片源于馆藏于丹麦国家图书馆的蒙古彩绘本《目连救母》,目连救母的传说在历史传播过程中衍化出了许多不同版本,本文仅挑其中一版简要介绍。
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目犍连尊者孝心殷切,又承受着众人的慈悲、智慧及清净福业的帮助,所以他的母亲得救了,目犍连非常的感恩。因此,故事就这样被流传下来,随着历史的演变,盂兰盆节后来在民间慢慢流变成了所谓的“*节”。比如烧纸钱和以荤食祭奠亡灵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良性意义,它只是一种民间风俗。所以,该佛经宣扬的是一种孝道。后来在南北朝时,当时的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法,由他倡议七月半这天举行盂兰盆斋,供养僧众,请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亲人。于是就有了盂兰盆节,这一天又被称之为“佛欢喜日”。
盂兰盆节的意义
每逢盂兰盆节,寺庙都会举办盂兰盆会,很多信徒都会在这一天为父母祈福。可是,根据佛陀的主张,并不只是让我们解脱今世父母的痛苦,而是更要发广大愿,连自己七世父母的冤孽,都要超度。
佛陀的这种主张,和中国《孝经》的“大孝于天下”类似。天下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不能只孝这一辈子的父母,前生前世的父母对我们都有恩情,都要超荐。由此而达众生平等,慈云普护一切,这就是盂兰盆节的意义。
在佛教中,有三部著名的“孝经”,《地藏经》、《父母恩难报经》,另外一个就是《盂兰盆经》。佛陀在《盂兰盆经》中说:“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