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护理,妈妈们经常有一个“觉得不是事但确实又是事”的小困扰,就是“宝宝的耳屎能不能自己挖?”
耳屎从哪里来?
我们俗语称的“耳屎”也就是耳垢,即耵聍,医学上说它其实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蜡状物,与耳道皮肤脱落的角细胞、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混合而成的。一般来说,耳垢分为干性和油性两种,油性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油耳朵”。一定的耳垢对耳道是有保护作用的,能防止耳道遭受病菌侵袭,但所谓“过犹不及”的普遍真理,耳垢过多也会对人体造成困扰。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耳垢多存在中耳道内。通过耳镜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中耳道和鼓膜,耳镜下看到的干性耳垢一般呈片状或絮状,而油性耳垢则呈膏状。少量耳垢并不会让人体感觉到不适,过多的耳垢堵塞耳道,或干性耳垢形成耳石,才会出现一些征象或引起听力下降等。
发现宝宝有耳垢,应该怎么做?
有些家长自己有掏耳朵的习惯,就喜欢给孩子也掏耳朵,其实,这并不是个好习惯,宝宝的耳朵不能随便掏。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耳垢,少量的耳垢反而是起到保护作用的,所以没关系,这个一般不需要清理。有些耳垢会沿着耳道流到外耳廓里,这时注意清洁外耳廓即可。
如果耳垢多,孩子会觉得不舒服,已经会语言表达的孩子可能会跟妈妈说,有时候觉得耳朵里嗡嗡的响,或者说,摇头的时候觉得耳朵里有东西在晃荡;年龄偏小、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喜欢抓耳朵、揪耳朵、频繁摇头等,这时候建议带孩子看医生。
因为一般家长给自己和孩子掏耳朵,都是盲法操作,婴幼儿的耳道狭窄且皮肤娇嫩,盲法操作即不容易将耳垢清理干净,还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增加感染的可能。因此,建议带孩子去耳鼻喉科由专业医生在耳镜、耳灯的可视条件下进行清理。
医生会在耳灯或耳镜的帮助下,观察孩子耳道内部的情况,耳道清洁度良好且无异常的可以清晰地看到鼓膜。如果耳垢较多,医生可以在可视条件下,用棉签或医用镊子取出;对于那些十分坚硬的耳垢,一般会先用含有油、碳酸氢钠、过氧化氢、醋酸等成分的滴耳液软化耳垢,再用正压温水装置冲洗,等耳垢软化后,再在耳灯的帮助下,用镊子小心地取出。耳垢石取出后,医生会再次观察耳道皮肤等是否受到耳石损伤。
妈妈们需要知道的4件事
1.一般建议每隔6个月~1年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请医生对耳道进行常规检查,并决定是否存在需要清理的耳垢。
2.耳垢过多时不建议家长自行进行清理。
3.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经常抓、挠、揪耳朵时,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请耳鼻喉专科医生检查。
4.当孩子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尤其鼻炎、咽炎等时,要注意询问孩子是否存在耳部不适。如果孩子说耳朵疼,尤其夜间耳朵剧烈疼痛哭醒,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中耳炎的治疗。
因为儿童的耳道相对平、短,细菌容易通过外耳进入中耳,或者由于鼻部或咽喉部的感染,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传至中耳,引起中耳炎。儿童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听力,所以,妈妈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更多育儿健康知识,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