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盂兰盆节。这一天在中国还有其他几种称呼,道教称“中元节”,民间称“*节”。而佛教中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中元节来源于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道教又有“三官”的说法: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相传七月十五这天,地官出巡人间,分辨善恶,并察看人*劫数,所以那些饿*囚徒也在这一天聚集起来,等待赦罪超度。
农历七月十五在佛教被称为“盂兰盆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通第一”。有一日,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母亲已变成饿*,境况堪怜。目连用尽法力却无法救其母,于是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道中,万劫不复。
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盂兰盆节的风俗。
中元节、盂兰盆节之间,在精神实质上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普渡为主题。到了宋代,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日趋明显,于是“盂兰盆会”、“中元节”与民间对祖先**的祭拜相融合,逐渐演变成为今日民间最大的“*节”。
佛教的盂兰盆节
“盂兰”是梵语,义是“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供具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在中国最初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他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此后此仪遂在民间普遍流传。唐代,每年皇家以音乐、仪仗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
民间习俗
传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民间普遍进行祭祀**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野*,所以这一天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称瓜节。在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和其他孤*野*,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也用灯,但于陆地,中元节则在水中。人为阳,*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就在那里沉沦。
从佛教盂兰盆节的传说中,我们可深切体认到盂兰盆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盂兰盆节的同时,应该跳脱*神的角度,期勉互爱,为亡者祈福,这也是孝心及感恩心的表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