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道佛三家都在ldquo抢rdqu [复制链接]

1#

点击蓝字关

注"文交联合"

立秋已过数日,转眼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将至。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元节还有一个更熟悉的名字:“*节”。印象中,这个节日似乎和清明节有几分相似,是中国人祭祖、祭亡灵的大节。

其实,中元节远比你想的大有来头,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元节的诞生,来自于儒教、佛教、道教几方博弈,更来自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

今天,就为你揭秘中元节的来龙去脉。

道家“三元之说”

众所周知,中国不止有“中元节”,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大家对“上元节”最为熟悉,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乃庆元宵,自古有之。而“下元节”则是指农历十月十五日,亦称“寒衣节”。

而“三元”正是来自于道教文化。在道教诸神中,以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是在玉皇大帝和“三清四御”诞生前,地位最高的神。

道家“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考察人间,褒善贬恶,并于三个特殊的日子做记录。天官于上元日赐福,地官于中元日赦罪,水官于下元日解厄。其中,因为地官为地气所化,故有司*之职。所以,在七月半,人们希望通过祈祷、诵经,以求地官赦免偿还完业报的亡灵。

佛家“盂兰盆节”之说

在佛家的语境中,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作“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日放河灯

佛陀的弟子目揵连尊者发觉去世的母亲受困于*道,便求佛陀救渡。佛陀告知,为解其母亲五百世悭贪,需得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于是,在十方众僧协力之下,目揵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这天救出了自己的母亲。

“盂兰”为梵文,有“救倒悬、解痛苦”之意,“盂兰盆节”则曾为了供奉僧人,超度亡*的节日。也正是由此传说,施斋、放河灯等节日习俗逐渐普及开来。

儒家“祭祀先祖”之说

至于民间受儒家敬祖孝悌思想的影响,对“七月半”的尊崇,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七月十五日插香枝

在古代,人们祈求丰收的方式之一是祭祀先祖,以求庇佑。七月十五是立秋后的首个月圆之日,暑热褪去,金风送爽,农事劳动也进入了收获的时节,新谷物日渐成熟,可以给奉祀祖先“尝新”。

自先秦时代,人们就有了“秋尝”祭祖的活动,但起初时间并不固定,而后才逐渐确立在七月十五日。除了祭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焚香祷祝,把香枝插在地上,象征“插秧”,以寓“布田”之意,祈求稻谷丰登。

中元节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儒家“孝道”思想、道教“三元之说”及佛教的“超度”观念融合,构成了以“祀先”、“礼佛”和“敬道”的节日文化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节俗。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在古代,七月十五并不如现在所谓的“*节”,有令人生畏的联想,而是个安宁、浪漫的日子。

明代人张岱曾经在名篇《西湖七月半》中有过极其生动的记载:楼船箫鼓,十里荷花,名妓闲僧,摩肩接踵,看月游湖。

七月十五日插香枝

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风俗移改,但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元节,是追怀先祖的传统节日,更是承载人们情感的节日,值得我们细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渊源。

(部分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TheEnd

文交联合是通过联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传统文化+IP+实体产业”互动发展的创新型公司。

我们努力借鉴最新的发展模式,让拥有各项资源的文化载体、IP权益及实体企业通过文交联合平台实现共创新、同建设、争发展、多方共赢的创新型合作共同体。以此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等IP的转变,实现文化IP带动文化实业的发展与繁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