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鬼故事的来历 [复制链接]

1#
程少为预约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断*”是个什么感觉,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深究。按中国民间说法,故去的亡灵也有很多节日,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冬至、春节等等都是可以缅怀思念亡人的日子。仔细研究一下历法,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即是反映日月象运行的阴阳历科学规律的节气,又是充满民族历史、人文传统的风俗节日,且这么多节日当中,又只有清明是活着的人给那些逝去灵*祭奠的节日。真正宗教里的属于死者亡灵自己的节日,在中国的道教和佛教里就只有所谓中元节、寒衣节了:据说,只有在那两天里,死去的亡*才会“出来”欢度。

可是活着的人一般看不见这些亡*。看见了,那就成*故事了。

今天就说说这个*故事……以及它的来龙去脉。

我不知道别人是何时接触到“*”这个概念的。印象当中我最早知道*这个词具有吓人含义的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告诫孩子们不能干什么事都喜欢扮演或使用用一种很可怖的样子来吓唬人,如果干了就会碰到比这更可怕很多的邪恶东西,那些只存在噩梦当中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暗东西。于是这种东西成为一种超自然力,无处不在,它能看见你、你却看不见它,不听话就会被它带走,所以小时候的“乖”和“听话”多少和*有关。甚至警察也能幻化成“*”,在孩子幼小心灵里的作用是一个效果。

小时候很喜欢到原野中玩,大片的草地、树林或者稻田、玉米地等。记得外婆时常就叮嘱我说,如果听到有什么声音喊你的名字千万不要答应,而要立刻头也不回的跑回家。我不知道她怎么会知道我确实在田间听到过有人叫我,关键是我也答应了,回头找过,确实也没找到过,旷野当中除了贪玩的我之外,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没有外婆这些话,我就当自己的偶尔耳鸣不当回事,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者无畏。她这么特地一说,反而让我增加了一丝恐惧,起码我就没敢在外婆面前说自己老早就答应过了,甚至我都怀疑自己是否被“*”追上附体的可能,吓得我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的作用就是吓人。不吓人的东西,要算作是神仙了,那可是面目可爱的。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后来知道,哪吒算不算妖怪?后来的漫画确实把他画得太卡通可爱了,封神榜上形容得可是非常面目可憎的。

可是人越胆小,似乎也喜欢看恐怖的东西。我记得我外婆家老房子里阁楼床铺下有一本很破的旧书,都是*怪方面的故事,繁体字,密密麻麻的,肯定不是后来我正式阅读的《聊斋志异》。现在也找不到了,小时候看不大懂,总之那里面很多事情似乎都很具体,看上去象真的似的,于是就很害怕。但不管怎样,还是喜欢那种一丝半解中的心跳加剧感,小时候用被子捂住头睡大概也是这个缘故。包括以前打着手电深夜下河摸鱼捉青蛙,在有坟堆的荒山里捉萤火虫之类的,有了“*”的概念之后,就再也不敢了。

真正让我在视觉上对*有共鸣的是《画皮》电影,在此之前,我从没跟人讨论过我自己脑海里想象的*的形象。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猛然发觉似乎所有人想象中的*的恐怖印象都差不多,清晰又不清晰,想摸又摸不到。这是在年的夏天,我在室外电影院的幕布后蹲在围墙上看完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家的,而且害怕的晚上怎么都不敢睡,灯亮了一晚。我认为几十年后翻拍的《画皮2》在*的恐怖造型上连之前的百分之一二都达不到,或许是因为我自己再也不拍*了?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有没有夜里起床上厕所害怕的心里阴影。那时我们如果不愿用马桶的话,就得出门到外面的茅厕去,那里四处通透,下面还漏风,加上月黑风高,暗影摇曳,各种莫名怪声,胆子大的也怕遇到*。所以我们小时候都喜欢晚上不喝水,有尿意也憋着到天明。

得感谢后来的唯物主义和物理化学的长期科学教育和熏陶,潜意识里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任何没有证明的非科学、迷信的东西。所以之后看了再多的国外恐怖片、聊斋志异之类的*片,怕也怕的,但过去就过去了,因为我知道根子上是假的。加之耳闻目染的教育,知道这个世界大都万物有灵,知道如果人心存良善大概率一生平安,知道敬畏之心是心灵平和的基础。“*”是内心恐惧的化身,从心理学上看,你说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关键是,随着人生阅历丰富之后,发觉“*”也有正派温暖的,你看西湖边上的雷峰塔传说是法海施法镇压白娘子的,可一部《白蛇传》让千百年来多少人为白娘子鸣冤啊!何况年雷锋塔倒了之后,隔了77年重建考古挖掘时,发现的真正塔底埋藏的是佛祖释迦摩尼舍利,供奉的是“纯银阿育王塔”,是佛螺髻发。

所以*怪这种事情,也不见得都是坏事。想想生前温温柔柔的人,死后又怎么可能突然暴戾呢?电影《寻梦环游记》也有中美洲墨西哥地区人们关于**的说法,跟我们很类似也有不同,他们觉得人真正死亡是这个世界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记住你的时候,你也将从这里彻底消失。关于生与死,回忆是两者间唯一的联系:怎么可能那些善良的人会被遗忘,怎么可能那些在世时带给他人温暖的人会在死后带给人恐惧?这里的缘由只来自于自己。恐惧往往来自内心投射,自己是怎么看待死亡,也是怎么看待他人的。根本上还是自己心态角度问题。心里有*,自然处处都可能有*。

其实让人困惑的是灵*。

这个世界存在不存在灵*?如果有,死后灵*会不会消失?如果不消失,它会在什么地方?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解释灵*这种问题的理论都很神秘。以前是宗教,现在是心理学,最近还有所谓灵修、瑜伽等一些冥想类故弄玄虚的东西,这是胡茵梦痴迷的。把灵*搞得很神秘往往都因为看待死亡的角度。我看过《西藏生死录》,也看过一些灵学方面的书,包括佛教里净土宗净空法师讲义,重庆大足石刻关于佛经里十八层地狱详细描写刻画,他们主要讲的都是因果轮回,是所谓业力报应。可真的缺乏科学证据,都是由现象直接挂钩结论,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如何,而不讲为何这样,以及怎么定量,或者怎么再现。

比如人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种感觉。但佛教里就讲八识,即除了这五种之外,还有意识、潜意识,第八种更神秘,叫“那耶识”,只有这八识都圆满了才能达到通天的能力,能看到*,预示前世今生。我没办法理解,但我也尊重相信这些的人的理由,也许他们看到“*”的故事也都来自于这第八识?

比较值得研究的是意识和潜意识。这是目前心理学在通过各种可重复、可验证的实验去挖掘探究的。

这里倒是有一本书值得推荐,虽然我个人以怀疑态度看待的。这本书叫《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ManyLives,ManyMasters),作者是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布赖恩.魏斯(BrianWeiss),现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魏斯教授专攻生物精神医学和药物滥用,这本书记载了他多年的临床工作过程中经历的一些难以置信的经验,改变了其对前生、轮回转世的观念,于是灵*就有了出处。这个源头来自于魏斯教授的一位病人凯瑟琳,他称这位病人就是所谓“大师”,也是这本书Masters的原型。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魏斯教授不像一位医生,而更像一位传道者,一位牧师,满满的劝人向善的人生哲学锦言金句。

你如果相信生命的本质是灵*,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忍受折磨?知道大师们Masters怎么回答的么?“血肉之躯会有痛、会受伤,在灵*形式里则没有痛,只有快乐、幸福”;“灵*可以选择何时来到肉体的状态,以及何时离开。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都会带着一些主要的特性,就是灵*所代表的‘我们’这一生要修习的‘功课’。如果没有做到,将来还要带着这个特性,外加一个,到下一世中,负担就更重了。你选择自己会过什么样的人生。要为自己负责。”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没有真正的出生,也没有真正的死亡。每件事在该来的时候就会来,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那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但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凡事会在该清楚的时候清楚。这句话,对于那些恐惧死亡或者曾经有爱的人死去的人,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书里还说我们每个人在灵*状态上其实都非常高级,这有点象佛教里宣传的“人人皆是佛”的观点。人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要了解生命不只有眼前所见,生命在我们的五种感官之外还能延续。我们的目标就是去不断地学习,经由知识成为像神一般的存在。

我记得佛经里写佛祖释迦摩尼传道解惑49年,告诉学生信众们摆脱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有8万4千多种途径,厚厚的各种佛家经典都是记述这些的,可是千百年来又有多少得道高僧真正读懂并成功往生极乐了,似乎并不多。难道这是他们说说末法时代的悲哀么?

人的心理很难辩明分清,有各种倾向。这在现代心理学上有很多有意思的心理情绪实验,比如我非常认可的巴纳姆效应,安慰剂效应等,但这些都没有从神经激突和传导机制上进行解答。可能也正因为此,现在的心理医生如果不想继续在科学方向上去努力,大多数就沦为宗教史上常见的神灵不可知及玄学论者。换句话说,一个主动往灵学上靠的心理医生,大概率也是一个联想力丰富的小说家或者编剧。这里存在一个非常大的bug,那就是再伟大的小说家也不可能写出无穷无尽的新鲜故事,在他或她手中也就是那么数十种或者数百种故事逻辑和“模子”,前世今生的轮回故事倒最后都是相似的。这一点我尤为不信。所以你看看现在寺庙里的佛教大师劝说开示,也就那么几个说法,连签都是那么几根。发挥想象的,是你在解签师的开导之下展开的联想。请记住,连佛祖释迦摩尼也只会8万4千种已知的让灵*解脱困惑的法门,心理医生作家们通过让人做梦解梦,自己又能出多少本小说呢?

这么多年之后,我相信,世上本没有*,说的多了,自然就有了*。

AlanChen陈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