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2时59分交立春,开启了新一岁的篇章。祝大家新春吉祥!
辛丑,是下元甲子的第38年。下元甲子从年开始,已经走到第38个年头。
元,其实是个时间单位。在传统天干地支纪元中,年称为一元,也叫一正元。我们所熟悉的称成语“一元复始”,本意是指年一个轮回又开始。当然,现在基本上都用这个成语引申出来的意思,因为对于个体而言,能真切体会到“一元复始”,恐怕只有传说中的神仙级人物。
为什么以年为一元?这跟我们传统的天文观察有关。首先,我们太阳系的天体运动规律是,每隔年,九大行星就会处于太阳的同一侧,分布在一个小的扇面中,形成“九星连珠”。这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太阳系肯定会产生比较特殊的宇宙电磁波与力学干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磁场的影响。这种干扰所体现出来的周期性规律变化,直接主导了地球上的兴衰祸福,与人类的生存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次,太阳系中的土星、木星、水星,每隔60年就要相会一次,处于同一直线。这个特殊的天文规律,刚好与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吻合,中国人就用六十甲子表示。只要经历三个甲子,就会重复出现“九星连珠”。所以,远古先民通过复杂的天文运算,把出现土、木、水星相会直线并出现“九星连珠”的那一年定为甲子,从这个甲子开始,第一轮六十年称为上元甲子,第二轮称为中元甲子,第三轮称为下元甲子。离我们最近的年就是下元甲子。
再次,土星与木星也有其小规律,每隔20年就要相会一次,这种相会其实是基于地球人的观察。当木星土星重叠相会一次,地球上的生命状态、人情事理、兴衰祸福也会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把这个小规律放在前面所说的年大规律中,就会出现九种变化规律。中国人把每一个规律都给它起名字,叫一白贪狼、二黑巨门、三碧禄存、四绿文曲、五*廉贞、六白武曲、七赤破*,八白左辅,九紫右弼。这其实就是中国风水学上所讲的“地运”的天文实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星名不是指某一颗具体的恒星,而是木土二星在不同时空中相对位置,说直白点就是木土二星不同相对位置所形成的磁场信号,这种信号场的变化规律,就是风水学的物理基础。当然,实际的风水运用,还涉及诸多变化,这里按下不表。
事实上在古籍当中,有很多书都努力把这些星名与具体的星体产生对应关系,比如有的就努力把前七颗星与北斗七星对应。这都落入了“名”“实”互指的思维惯性当中。而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实指总是最好理解的。而天文现象的复杂关系,用稳定的文言符号来记录,造成的结果是我们后人很难读得懂,很难摆脱名实关系去理解具体的意义。所以,当赋予某段天文现象一个“名”,不管是否与具体的星体产生关系,这个“名”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产生了,并能够真真切切的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这才是中国人所愿意接受的风水实质。
同样的规律,上元甲子配一白二黑三碧,中元甲子配四绿五*六白,下元甲子配七赤八白九紫。每一个“星”管二十年。这年的周期规律,其实是太阳系的基本运动法则。然而浩渺的宇宙时空,都对地球上的生灵乃至一草一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可见的星体变化进行数学运算。这就必须需要比“元”更大的时间概念。(按:邵雍的《皇极经世》中使用元、会、运、世的纪年方式,其中“元”的时间长度与本文使用的“元”不同。《皇极经世》中的“元”,相当于此次人类文明的总时间长,约年)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时间变化最容易分辨的量,是年月日时这几个时间单位。一年当中,我们会发现“元”的观念也被移用进来,上元、中元、下元如同节气一般,被拿来当作划分“节令”的方法。唯独不同的是,年内划分的上、中、下时间段并不平均,上元节到中元节独独占了一年的一半,中元节到上元节在剩下的另一半当中插入一个下元节,这个独特划分方法,突破了“元”的时间概念。这里的“元”其实用的是“圆”的意思:上元,其实就是指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元,就好理解了,一年当中中间的月圆之夜;下元,剩下半年中间的月圆之夜。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时间、对宇宙万物的判断,并非基于纯粹的理性判断,而是更多的是基于直觉。与其说对时间长度的敏感,还不如说是基于“月圆在中”独特的对“中”的感受。
当然,由于汉字的稳定性,一个定型的字由于使用的情境与场域不同,或由于读音的不同,会引申出更多的意义,这是汉字稳定的常态。“元”与“原”当然也存在着借用关系。元,当作“开始”来讲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说文》也有“元,始也”的注解。不过一直到现在,“元”的“单位”性质也一直没有改变,大家想想就知道,即使现在基本用不上的口袋里的那“一元”或“几元”,不是么?唯独遗憾的是,口袋里的那个“元”,不能够自动的“复始”而生生不息,变得越来越大。
不过当你把“元”当成了新的开始,无疑就有“生”下去的“意”了。这个“生意”可是人这辈子最大的投资了。你要保证生意有得做,首先你得“元气”满满、“元阳”固秘、“元神”收敛。确保肉身无虞,才能去追逐我们所喜爱的“元宝”。至于其它“元”字辈,除了香港演员,我们似乎都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