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元节的临近,第二届莲花池河灯会很快就要开幕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中元节放河灯,不仅可以寄托对先祖的哀思、弘扬传统孝亲文化,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节日的气氛,让生活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那么,为什么中元节要放河灯?放河灯有哪些讲究?
河灯,又叫荷灯,亦称莲花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和宗教活动,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和对活着人的祝福。河灯会一般设在七月十五中元节,so,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中元节。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元节就是*节,人们都在这天去逝者的坟前祭祀。还有传说是,中元节是*界的狂欢节,阴曹地府每年在这天打开*门关放假一天,并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让众*尽情撒欢party。哈哈,有些人还真信了,念叨着“七月十五*门开”,吓的不敢出门,其实这纯粹就是误解了中元节。不然,西方的万圣节也是*节,人家怎么就成了充满欢乐惊喜和刺激的节日呢?
中元节是个很巧合的日子,这一天重合了三个节日,分别是民间“七月半”祭祖节、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咱们一个一个的拉拉。
先说在中国出现最早的“七月半”,这个节日出现的相当早,可以追溯到文字记载前的上古时代。那时候人的思想很简单,就是在丰收的季节感谢神灵的庇佑、感恩先祖的保佑,一开始也没个固定日期,后来想定个准日子,就定在七月中旬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是七月十五。也是,到8月份又收秋又过中秋节的,哪还有时间啊?
佛教是在公元67年,也就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尊崇佛教的南梁梁武帝在大同四年,举行了中国最早的盂兰盆法会,开启了早期的盂兰盆节。
但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是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古印度,起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佛教因此在这天举行盂兰盆法会,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说实话,这个节日知道的人不是太多。
再说道教的中元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神系中的三官大帝,名曰天官、地官、水官,又名上元、中元、下元,职能分别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就把天官生日的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地官生日的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水官生日的十月十五定为下元节。
地官负责的部门是赦罪,每年的七月十五这天,地官会降临人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囚徒,亦得解脱”(《修行记》),道教在这天举行“中元普渡”法事,普度十方孤*野*,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道教信众参与后,为自家逝去的亲人祈福,希望他们在阴间过得更好一点,这就是民间“*节”之说的来历。
在唐代的时候,除佛教外,本土宗教道教也开始盛行,道教的中元节之称开始逐渐取代七月半和盂兰盆节,所以唐诗中不乏描写中元节的佳作。唐代中后期,中元节正式命名,三个民俗完美融合,而这三个民俗,目的同样是传播孝文化、缅怀先祖、感恩亲人。
说完中元节,就该说说放河灯了。据说放河灯最早也是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的忠实fans梁武帝引进盂兰盆节后,积极倡导水陆法会,让僧人当天在放生池燃放河灯。到唐代时,放生池开始逐渐增多,到了提倡道教的宋代,宋真宗干脆下了个文件,通知有关部门中元节燃放河灯。就这样,伴随着道教、佛教在全国的传播,放河灯在全国开始家喻户晓。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在西汉逐渐演变为元宵节,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期待着天官的赐福,从而形成以看花灯、猜灯谜为主题的节日。而中元节同样是张灯,燃放的河灯却要投放在河水中。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人为阳,*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河灯投放在水中,就能“度*”和“照冥”,不仅能普度沿途的孤*野*,还能照亮逝者由此岸到达彼岸的必经之路。可见,燃放河灯不仅能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增加节日气氛,还能解脱那些找不到组织乱惹事的孤*野*,确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善事,自然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河灯又叫荷灯、莲花灯,是以外形宛若莲花。前面说过,最早的河灯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节,佛家以莲喻佛,莲就是佛的象征,莲花是圣洁之花,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亲手做一盏莲花河灯的冲动?如果有,来阳谷县莲花池河灯会吧,年8月15日-8月17日三天,每天都有精彩的文艺节目上演,还有长达2公里热闹的民俗大集,会有多达盏河灯投放在优美的金堤河中。不仅如此,8月17日晚还会带大家亲手制作莲花灯,尝试亲自动手的喜悦,还等什么,快去通知自己的小伙伴吧!
另外,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莲花池村就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三官庙,供奉的就是上面说的三官大帝。河灯会玩累了,不妨到三官庙上上香,给三官大帝说说心事,祈求一下三官大帝的保佑,听说很灵的哟~
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