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五一”假期又来了!小伙伴们这个假期准备干些什么呢?现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家都想趁着假期出去游玩一下。不过,出门在外,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切不可大意。当然,还有许多人想必忌惮疫情,继续宅在家里,在朋友圈里过“五一”。不妨跟小编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休假,他们休假怎么玩的。
最早在先秦就有休假
说起我国古代休假制度,真是源远流长,历朝又有传承创新。
早在先秦时期,公职人员就有休假。《穆天子传》说“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大意是天气寒冷,王就让属下休假。秦代有了公职人员请假的记录——《战国策》记载了商鞅“告归”(此处指休假而非告老还乡)。不过,汉以前公职人员休假的具体安排缺乏文献记载,可以确定的是,那时休假就已成为公职人员的一项基本福利,假期安排与节气和节日有关。
宋朝假期丰富元明清少得可怜
“五日一休”自汉起成为国家法定休假日。汉朝至隋朝,官员每5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即一旬(10天)休息一日,称“旬假”。一年36旬,可休36天。
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粮》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7天,类似今天的“黄金周”;天庆节、上元节、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赐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分、授衣、重阳、立冬等也都放假,全计法定假日有74天,加上36天旬休日,共天。
不过,宋以后,公职人员休假福利基本到头。
元朝的寒食、中元、立春、重午等这些假期加起来共16天,加上旬假36天,元朝初年的全年公休假期只有52天,比宋朝少了一半还多,并且“公务急速,不在此限”,遇上急事就不能放假了。
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在逐渐削减甚至取消“旬假”制后,全年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加上元宵、中元等,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古代休假制度只针对官员
古代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其他阶层的群体没有什么规定。因为在中国古代还不可能出现关于阳光普照的休假制度,那时乡村中的农民、街市上的商人等阶层群体只能按照惯例放假。如街市上的商人一般在纪念某一行业或职业神祇的特殊假日放假。这些假日常常会举行盛大而热烈的庆祝活动。乡村中农民在春季和秋季都会有一定的假日,还有土地神的节日,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日”也会放假。
不过,他们依然没有固定的休假制度,因为他们是不属于国家体制之内的群体,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
古人节假日有哪些休闲方式
唐朝时期节假日流行“远游”“登高”
重阳节属于秋季节假日,唐朝人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一是远游,二是登高。每逢重阳节,百官休沐,皇帝赐宴曲江池,人们纷纷佩茱萸,登高游玩,或聚会宴享,观赏菊花。现代流行的重阳节登高、赏菊风俗,都是唐朝人玩出来的。
唐朝的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记载:“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登高眺远之风在唐代最盛,但这并不是唐朝才有的假日现象,只是到唐朝时内容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健身、游玩等娱乐活动成为主题,汉魏时以避恶为目的的登高概念被淡化。
古代的节假日休闲方式随着节令和时序的变换也有所不同,唐人秋天热衷于远游登高,到了春天也喜欢户外运动。不论是文人学士,还是妇女儿童,都喜欢郊游踏青。
宋朝节假日热衷“赏菊”“蹴鞠”
同样是秋季重阳节,宋朝人更喜欢“赏菊”,“登高”虽仍流行,但不被突出。“赏菊文化”成为宋朝秋天节假日里一景,不仅“禁中与贵家此日赏菊”,普通市民也会“市一二株玩赏”,买菊花、饮菊酒、咏菊诗、点菊灯、吃菊花饼,都是宋朝重阳节里必不可少的内容。
假日体育类休闲活动如棋类、牌类等在宋朝时全国各地都流行,钓鱼、斗蟋蟀等过去传统的民间休闲活动也开始被宋朝贵族阶层接受和喜爱。此时,唐朝的“国球”马球运动已变冷,多在军队中开展,但唐朝人也爱玩的蹴鞠在宋朝大兴——蹴鞠成了宋朝的“国球”。
宋朝人节假里最有特色的生活方式之一是爱吃“大排档”,平时有空也会到街头“买点吃的”,如今流行的“假日消费”经济,其实在北宋时已经形成。
明清时期节假日休闲“多元化”
明清两朝由于放假时间减少,唐宋时很流行的远游一类休闲方式也相应减少。而且,与唐朝人喜欢户外活动明显不同的是,明清人节假日多选择“走亲访友”。
在节假日的休闲活动中,“吃”也是明清人的主题。如在秋季节假日里,“吃螃蟹”开始盛行。
此外,明清时还流行“洗浴”。洗浴本来就是一种假日行为,假日起初就是因沐浴而来,故放假又称为“休沐”。但在唐宋以前,人们洗浴主要在家里进行,明清时则成为一种普遍的公共行为,都在公共浴室中进行。(综合自人民网、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洛阳日报、)